國劇宗師!
聽到那老旦的唱段,韓在芬露出無限嬌羞的神色唱道“既是師母早看穿,英台不複顧羞慚。千言萬語說不儘,取出懷中白玉環。交予梁兄為信物,萬望成全好姻緣。”
看到韓在芬一臉嬌羞的神情,台下的觀眾立刻用力鼓起了掌。
“這名演員的演技太好了,如此嬌羞的神情,看得我一個女子也心動了。”
“是啊,這種唱腔真是越聽越好聽,越聽越有味道。”
“那名老婦人的嗓音也很好聽。”
……
聽到祝英台的話,師母立刻看著祝英台唱道“英台貌與花相似,山伯才同錦一般。如此良緣誰不願,師母更心歡。定會替你成全好姻緣。”
“多謝師母。”
韓在芬攜老旦演員退場後不久,簾幕後麵又響起了一陣歌聲。、
“江南三月萬花紅,英台返鄉彆梁兄。心中情芽已三載,欲借春風吐出胸。”
這一場,演得是在地球上十分有名的十八相送。
傳說,從臨安書院到祝英台家,正好十八裡路,到梁山伯家,也大約是十八裡。
因此,才有“十八相送”的情節。
大幕一拉開,沈月樓率先走上舞台,一邊走,一邊還朝簾後白道“賢弟,你快過來啊!”
韓在芬以書生妝登場,做完一個嬌羞身段之後,她對沈月樓飾演的梁山伯說道“梁兄,臨彆依依拜學堂,粉壁牆上畫鳳凰。鳳凰頭上七個字,探花榜眼狀元郎。願兄他日登金榜,小……小弟我……小弟登門唱一曲鳳求凰。”
這番話,已經是明裡暗裡的表白。
可惜,梁山伯這隻呆頭鵝卻沒有聽懂。
“賢弟!賢弟才高登金榜,定有佳人鳳求凰。隻求莫把愚兄忘,賞一頂烏紗樂安康。”
梁山伯搖手暗笑,還自以為自己十分幽默。
而祝英台隻能無奈苦笑,道了一聲“我真情難訴他難解,怨隻怨隔了一層書生裝。”
早知道,那日就不提扮觀音的事了。
一想到扮觀音的事,祝英台心中一動,隨即輕聲唱道“忽見翠竹蓋山坡,一座庵堂林中躲。
送子觀音笑嗬嗬,
你看那送子觀音的樣子呦!
似要將懷中子送與你和我,
來來來。”
一邊唱著,韓在芬一邊去拉沈月樓下拜“一同拜謝觀音婆,一同拜謝觀音婆!”
沈月樓拜過起身,不由看著韓在芬笑了起來“賢弟,你好呆呦!你我弟兄哪個能生兒子?你是想兒子了吧,趕快回家討老婆去,快去!”
看到這裡,台下大部分觀眾已經看懂了劇情,紛紛開始暗笑梁山伯的愚拙。
“這人好傻啊,都這麼明顯的暗示了,他都聽不懂。”
“或許,正是梁山伯的這份天真與可愛,才能得到祝英台的喜愛。”
“他要是心思靈敏,早發現了祝英台的真身,說不定,還沒有這段緣分呢!”
……
悠揚的笛聲響起,韓在芬做出遙望身段,不由轉身回頭對沈月樓唱道“山坡上,山坡上姑娘摘茶棵,山坡下小夥插青禾。
山上唱歌山下和,一串串情歌鑽心窩。
學一回村姑與農夫,我二人也來對情歌,
二人也來對情歌!”
沈月樓飾演的梁山伯覺得祝英台今日的行為十分古怪,他有些不能理解。
“往日你莊重又穩妥,卻為何變作輕舟亂顛波!”
梁山伯拂袖而走,祝英台連忙委屈巴巴地跟上。
“梁兄!梁兄!”
叫了兩聲,沈月樓故意拿捏不理,韓在芬偷看他一眼,忍不住嬌俏唱道“一條山溪彎彎扭,歡歡溪水繞石流。
英台好比清清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