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劇宗師!
聽完了“蘭陵王”的古琴曲,潘紫蘭對“蘭陵王”蘭老師的才華更加傾慕了。
沈月樓倒是並沒有太過在意,彈這首曲子也隻是興致所至,有感而發而已。
排練的日子就這麼匆匆過去,沈月樓和潘紫蘭越彈越默契,在這個過程中也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國樂盛典》初賽一共有四場,在這之後的近一個月時間,沈月樓除了與潘紫蘭排練古琴曲,還把整部《白蛇傳》的京劇電影拍了出來。
當然,完成的隻是實景拍攝部分,後期製作還需要一段不短的時間。
而在沈月樓一直忙於電影拍攝的過程中,華夏文藝出版社的姚主編一直想要向他約稿。
自從《七俠五義》的話本小說出版之後,沈月樓就再沒有新作問世。
他的小說讀者可真是要望眼欲穿了。
想著自己確實沒有發表新作,沈月樓便把《霸王彆姬》拿了出來。
……
拿到沈老板寄來的小說原本,姚裕民迫不及待地就翻開閱讀起來。
《霸王彆姬》?好名字。
看到文稿封麵上這個氣質不俗的書名,姚裕民滿心期待地繼續看了下去。
“婊子無情,戲子無義。
……
他是虞姬,跟他演對手戲的,自是霸王了。
霸王乃是虞姬所依附之物。
君王義氣儘,賤妾何聊生?當他窮途末路,她也活不下去了。
但這不過是戲。到底他倆沒有死。
怎麼說好呢?
咳,他,可是他最愛的男人。
真是難以細說從頭。
……”
時間一分一秒地流逝,姚裕民將十八萬字的小說原稿讀完,時間已經過去了七個小時。
程蝶衣、段小樓、菊仙、袁四爺……,故事中的一個個鮮活人物縈繞在腦海,久久不去。
“霸王彆姬,好一出霸王彆姬,這故事本是戲中戲,可劇中人,卻終是人戲不分了。”
看完整部小說,姚裕民心中久久不能平靜。
以百餘年前的燕京城為背景,講述了程蝶衣、段小樓、菊仙三個人物之間哀豔的悲情故事。
以政權更迭、國運多舛的時代大背景來演繹小人物癡迷與背叛的感情糾葛,同時以傳統梨園京劇的繁複華麗作為基調,記述出動蕩年代底層人物的真實命運和曆史事件,蘊含著曆史與社會、美學與哲學的意味。
神作!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神作啊!
……
星期五晚七點半,華夏總台廣電中心十一號演播大廳。
“聆聽盛世國樂,奏響永恒經典。歡迎來到《國樂盛典》第五期的節目現場。
上一場,四位導師和樂迷朋友們從四十位晉級樂手中精挑細選出了十二位樂師,今天他們將組隊對決,究竟誰能順利晉級到下一賽段,讓我們拭目以待。”
迎著璀璨的燈光,主持人盧兆磊穿著一身黑色西裝緩緩登上了舞台。
“接下來,讓我們用熱烈的掌聲請出本場第一組樂手登場。”
第一組是二胡樂師羅元獻和笛師章思思的合作舞台,第二組是鼓師楊振鷺和嗩呐樂師魯安敏的合作舞台,神秘琵琶樂師“蘭陵王”與美女琴師潘紫蘭排在第三組出場。
“感謝楊老師和魯老師的精彩演出,剛剛那首曲子實在是太有勁了。”
簡單誇讚兩句,盧兆磊立刻提高聲音道“接下來,讓我們用熱烈掌聲請出蘭陵王和潘紫蘭,他們將給我們帶來一首古琴彈唱——《越人歌》。”
一聽到“蘭陵王”和潘紫蘭的名字,台下觀眾立刻熱情鼓起了掌。
“四期了,終於等到蘭陵王了。”
“太棒了,好期待蘭老師和潘老師的合作舞台啊。”
“強強聯合,效果肯定炸裂。”
“他們要彈唱嗎?也不知誰主唱?”
……
燈光彙聚下,潘紫蘭和帶著麵具的“蘭陵王”攜手登場。
潘紫蘭妝容驚豔,衣飾非凡。
而沈月樓則穿著一身精美華服,飄逸絕世,高高在上,像是某個諸侯國的封君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