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品透視眼!
趙二虎的五千大軍,一人雙馬攜帶一千支火統,氣勢洶洶的向濟南府撲來,就在準備過河的時候,卻發現河麵上靜悄悄的,一隻船隻也沒有找到,
一開始趙二虎還很納悶,以往大運河上的船隻密密麻麻的,怎麼今天突然一下子都消失了呢?如果是害怕我的大軍,我的行軍速度這麼快,船家也不可能事先得到消息啊,就是跑的話也不可能跑的這麼乾淨啊。(舞若首發)
隨著一陣急促的馬蹄聲,一個夜不收滾鞍下馬“啟稟趙將軍,小人已經打聽到了,兩天前十萬流匪在此地過河,去攻打濟南府去了。”
聽到有十萬流匪,趙二虎大吃一驚,自己這邊才有五千人,欺負一下吳名手下的那些泥腿子還可以,可要是對上十萬流匪,自己這點兵力還不真夠人家塞牙縫的。
“多派夜不收,一定要查清楚這股流匪是從哪裡來的,另外命令部隊固守大運河東岸,並做好隨時撤離的準備。”
下達完了命令之後,趙二虎就琢磨開了,作為左良玉手下的四虎之一,能夠接觸到不為旁人所知的軍事秘密,他無論如何也想不明白,從哪裡冒出這十萬大軍來?
李自成現在正在商洛山裡啃老玉米,張獻忠也被朝廷的大軍圍得水泄不通,隻占據了湖廣一代幾個府縣苟延殘喘,聽說最近正準備投降,這就是說雙方都不可能有這麼大的一股兵力。
難道是老回回和闖塌天的人馬?趙二虎覺得這也是不可能的,如今這兩股亂匪都被朝廷大軍追的屁滾尿流的,要是有這十萬人馬,他們早就有了和朝廷決一死戰的本錢了,何苦被追的像喪家之犬。
想了半天趙二虎也沒有想明白這夥流匪屬於誰的手下,不過既然知道了有這麼一股流匪,趙二虎自然要對之前的行動作出改變了,他可不想在十萬流匪去攻打濟南府的時候去湊這個熱鬨。
趙二虎有這種想法也並不奇怪,本來左良玉手下的兵馬就聽宣不聽調,湖廣一帶是他們的地盤都防守不過來了,何況去幫助防守濟南府了,再說了,他這五千人馬就是上去也不頂用啊,在這有人馬就是草頭王的年代,保住自己的勢力才是最重要的。
想了一會,趙二虎終於得出了一個結論,那就是運河的船隻之所以沒有了,就是被那些流匪給搗毀了,其目的就是憑借運河這個天險,這十萬闖匪攻占濟南府之後,隻要阻住南北兩端,就會以山東為地盤發展壯大自己的勢力。
趙二虎越想越覺得有這個可能,既然做出了自以為正確的判斷,趙二虎也就不忙著去濟南府了,他決定在河東岸看看情況再說。等到吳名和那股流匪打的精疲力竭的時候,再看情況做那個得利的漁翁。
運河上沒有了船,雖然自己過不去,但對方也過不來,待上個十天半月,也足可以回去交差了,至於發財嘛,運河東岸還這麼多的府縣可搶,發不了大財總能夠發點小財吧。
且不說趙二虎正在這裡打著注意,吳名這一邊正在為全殲劉方亮部隊做著準備,雖然判斷出劉方亮大軍不可能連夜逃竄,但吳名依然不敢掉以輕心,要知道,戰場上的形勢可是千變萬化的,任何一個小小的失誤都有可能導致失敗。
為了加強魏希宏的防禦力量,吳名又把特戰大隊配屬給了他,這樣以來,魏希宏的手下就有了五百多步兵和八輛裝甲車,這麼一股強大的火力,憑借著上莊一帶有利的地形,足可以把敵人釘死在那裡。
剩下的二十四輛裝甲車,也布置在了南北兩麵,這就等於用火力給劉方亮布置成了一個東西的通道,迫使劉方亮隻能向長清一帶逃竄,隻要石天指揮的一千多步兵壓上去,前有大運河的阻隔,後有追兵,劉方亮的唯一下場就是投降。
剛放下手裡的對講機,何平敏走了進來,看到他風塵仆仆的樣子,吳名就知道他是剛從城外回來的,一番噓寒問暖之後,吳名才問道“何先生,屯田的情況怎麼樣了?”
“主公,目前我們已經在城外建起了四個莊子,近兩萬名士兵的家屬都分批安置了進去,同時又招收了一萬多名的流民,根據你的命令,我們已經給他們分了土地,莊子裡的人目前正在播種冬小麥。”
吳名點了點頭“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正適宜,現在的時間對於農時非常緊張,我的意見是,隻要莊子裡的人能夠種的過來,就不要局限於一家多少畝土地了。”
“隻要有主公這句話就行了,其他的事情就交給我了。”
吳名想了一下又問道“目前已經打了多少口機井了?”
“打機井是按照莊子的遠近逐步擴散的,目前已經打了四百二十口了。按照一口機井能灌溉一百畝地計算,可以澆灌四萬二千多畝。”
“打機井的工作不僅不能停,還要抓緊,三萬多人至少也有一萬五千勞動力,每個人種十畝地的話,就是十五萬畝,如今我們才有四萬多畝水澆地,還遠遠不夠啊。”
何平敏看了一眼吳名,這個人年紀輕輕的,怎麼什麼都懂啊?難道這就是生而知之?何平敏越想越對吳名佩服,認為自己終於遇到了一個明主。
其實吳名根本就不是什麼生而知之,一個人能種多少畝地,他也是通過明代的資料看到的,三萬多人有一五千多勞動力,這也絕對不是想當然,因為經過了長期的流浪,老弱病殘都已經死光了,能夠活下來的都是一些身體比較好的人,說是一萬五千個勞動力恐怕還是少的呢。
按照吳名的計劃是,今年的冬小麥至少要播種三十萬畝,由他從後世帶來的種子、農藥和化肥,再加上科學的田間管理,雖然比不上後世令人恐怕的六百多斤,但五百斤總應該是有保證的。
如果按照每個人留下兩百斤作為口糧,吳名就可以連征加買一共得到一千二百萬斤的儲備糧了。再加上秋季農作物的產量,去掉口糧吳名還可以得到八百萬斤的糧食,一年有了兩千多萬金糧食,吳名即便不用從後世帶糧食過來,僅憑在大明朝生產的糧食就可以拉起至少四萬人的隊伍。
更為重要的是,吳名給了他們希望,隨著時間的推移,吳名的名聲會越來越好,這可是多少錢都買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