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歎息了一聲,看來,自家和支書這一家,是徹底的結下梁子了。
薑珠和薑珍對視了一眼,“小魚,你太聰明了,奶奶和爺爺說你今年變聰明了,看來是真的。”
姐妹倆一邊一個走在薑瑜身邊,笑眯眯的說道。
“主要是我前段時間和董萍萍吵架了,有了過節,這兩人一看就是專門難為我們家的。”薑瑜撇嘴,在兩個對她好的姐姐麵前,她也不再裝傻,隻是正常說話。
“走吧!”薑河回頭對三個妹妹說了一句,姐妹三個吐吐舌頭,趕緊跟著薑河大步往鎮上走,去的太晚了,就趕不上去省城的班車了。
去了鎮上,薑瑜四處看著,果真,如媽媽以前講的那樣,這個年代,大街上都是騎自行車的,看不到有汽車路過,偶爾有一輛,基本都是中巴車和大巴車,都是跑長途的。
光明鎮的汽車站在鎮子的中心位置,他們是從南而來的,進了鎮子,還要走二十分鐘才能到了車站。
“去省城的車是十點發車,大哥,現在是八點半,我們是不是可以在鎮上逛逛?”薑珍笑眯眯的問道。
薑河點頭,“我們先去汽車站買了票再出來逛吧!”
“好!”幾個人先往汽車站走。
“小魚,記得嗎?那個,有個最高的架子上麵有個鐘表的,就是汽車站。”薑珠給薑瑜說道。
薑瑜向著那邊看了一眼,點頭,“記得。”
書裡有寫這個。
薑瑜突然發現,自己見到什麼東西,竟然能把書裡的內容想起來,這也是奇了。
一般自己看網絡小說基本都是不帶腦子看的,今天看完,明天就忘,沒想到這本書裡的內容竟然能清晰的印在腦子裡,這是不是就是冥冥之中的老天注定呢?
街道上,門市不算多,有的,也都是國營的那種單位門市部,門頭牌子都寫著什麼什麼單位,什麼什麼門市部。
看起來個體門市部很少很少。
來到鎮上的街上,薑瑜就能更明顯的感覺到七十年代和二十一世紀的不同。
怪不得,記得以前媽說過,她們以前上學離家遠,都是書包裡背著餅子乾糧的,不然到了飯點回不了家容易挨餓。
因為在大街上除了那種國營大飯店,很難找到小飯館吃一口飽飯,填飽肚子。
大街上個體的鋪子門市多起來,基本是在七八年七九年以後。
進入八十年代,個體戶迅速崛起,人們的生活和出行才越來越方便。
到了汽車站,薑河先去售票窗口買票。
薑瑜和薑珍薑珠站在一邊的空地上等薑河,突然薑瑜聞到了一個熟悉的香味。
這不是烤紅薯的味道嗎?
薑瑜轉著頭看著賣紅薯的人在哪裡,結果,就看到一個熟人向著汽車站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