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年代文中做團寵!
七八年的三月一日,光明中學正式開學。
這一天,鎮高中正式開課。
薑瑜和雷建雲也正式投入到了學習中去。
今年學校的食堂就是薑河和建寧正式接手了。
徐清歡和馬英梅兩個也跟著來了,張竹葉則是留在家裡給家裡眾人做飯,參加大隊安排的農忙春耕。
日子一天天過去,薑瑜和雷建雲一邊上學一邊忙著畫圖,編故事,完成報社交代的任務。
他們的新周刊一上市就火了。
原本主編預計的兩萬冊可以賣七天的,結果,兩天就賣完了。
這下子,眾人有趕緊了,印刷廠那邊在加緊印刷,邊印邊裝訂。
他們這邊也趕緊加緊校正第二期的樣本。
校正好後,第二期的也開始投入到了印刷中。
因著周刊的名字起的很文藝,青年文藝周刊,一下子火遍了整個北陽省。
第二期上市後,依舊火爆,第一期的還有人預定,催著要,印刷廠那邊還在印著第一期。
一時間,人們都進入了一個人手一本文藝周刊,我就是文藝青年的火熱時代。
隨著周刊的火爆銷售,大海,金魚,天空,大地,紅帆等等一些精品文章的作者的筆名也被人們靜靜樂道著,宣傳著。
好多人都好奇這些作者寫的故事這麼好,不知道本人是學生還是老師呢?
這種情況不止在省城,就連各地的小鎮上的書店裡也有了青年文藝周刊的擺放專區。
北陽報社火了,一家印刷廠已經滿足不了如今市場的需求,應上級部門的要求,又有兩家印刷廠也與北陽報社有了業務往來。
印刷量大了,青年文藝周刊發行的地方更遠了。
加上這周刊是一周一上市的,報社這邊決定冊子要提前兩天印出來往各地新華書店送貨。
上級一看這種情況,又給報社配了兩輛小客貨車,一個小轎車。
領導的宗旨,就是把全國年輕人的學習勁頭,閱讀勁頭帶起來。
讓大家覺得很新鮮的一個題材,懸疑題材在年輕人中間開始盛行,大家都很喜歡看那種緊張,猜測,推理破案的過程,覺得自己的思維也跟著活躍了起來。
“你們說,這個金魚會不會是退伍的老警察呢,這故事寫的真是精彩。”
“我也很喜歡這個大海的插圖,太會抓重點了,這畫工也讓厲害。”
“哎呀,我有些迫不及待的等著星期一中午去新華書店搶下一期了。”
“哈哈,我也是!”
薑瑜和雷建雲肩並著肩往大門外走,聽到大家聊天的內容,對視了一眼,一起笑了起來。
周刊火了,他倆的工作量也大了。
劉編輯每個星期一下午放學時,都會派車來光明鎮專門來取薑瑜和雷建雲著一周寫好的稿子和畫好的圖紙。
這兩位也從沒讓人失望過,一直出來的都是精品。
時間一晃眼,半年過去了,到了暑假。
這個假期,薑瑜他們還要再上一個月,為的是補課,趕課程。
她們這一屆少上半年,到這個暑假,他們的高一生活就要結束,後半年開始,就得跟上課程,上高二的課程了。
而薑瑜和雷建雲也更忙更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