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候,國家還沒有正式放開私營企業的開放和扶持政策,他們還不能以個人名義注冊,最後就掛靠了許城家村子的名頭。
目前,他們的廠子算是一個民營企業。
在外的名聲,他們的廠子是和村子裡合作的,但實際,他們倆是以私營製的形式在經營自己的廠子。
不過,他們招的工人倒是確實很多是許城家村子的村民們。
村裡的乾部也明白這其中的道理,他們沒出錢,自己也管不了人家賺錢的事,也並不管他們廠子的運營。
許城隻在過年時,給村子裡意思一下,送一些年禮。
許城家的村子裡叫許家村,是八零年秋天實行的包產到戶。
如今家家戶戶有地,但家裡的地也不是每天忙,所以家裡人口多的人家會有人去許城的廠子裡做工。
他們的廠子就建在村子外麵山下的一片荒地裡,那塊地也屬於村子裡,他們建廠時,是以許城的名義買下來的使用權。
如今兩年過去,廠子也早已經步入了正軌,開始有了銷量,他們的廠子也開始賺錢了。
兩個人合作的也挺好,一個主外,一個主內。
許城主要負責廠子裡的生產和原材料的采買,工人的招募和技工的培養,同時嚴把質量關。
雷建雲負責拉訂單、銷路,和產品策劃,產品設計這些。
有了這個廠子,他們開店也有了方向,在廠子裡開始生產兩個月後,雷建雲就在省城租了一個鋪子,後麵帶小院的那種,後院可以放貨,前麵店裡他布置成了展廳。
薑瑜看過他們的成品,說大理石的麵,還可以拋光的更光滑一些。
有的甚至能當鏡子照出人模樣來,亮如鏡麵。
雷建雲從大理回來省城時,需要開四個多小時的路程,他回來時,繞路一下,就可以去醫院接上薑瑜回來。
今年開始,私營企業也多了起來,私家汽車也多了起來。
他們廠子除了還清了當初開廠子時的貸款外,開始盈利了。
許城和雷建雲一商量,就買了一輛小汽車,和一輛貨車。
不過,買車的錢是不夠的,又貸款了。
兩輛車,一人開了一輛,許城在廠子裡,開著卡車方便,有貨了,就給送貨。
雷建雲則是開著小汽車出去拉訂單,談賣買,要賬,很給他們廠子撐麵子。
兩年多的時間,兩個人合作的挺有默契的。
他們的廠子裡和雷建雲在省城的店鋪這邊的辦公室裡都安了電話。
報社的畫畫的工作雷建雲在開廠子那年就交出去了,他沒時間畫了,也怕給保證不了質量。
齊主編點頭,知道他要做大事了,也沒再說什麼。
倒是薑瑜的供稿一直給供著。
後來,薑瑜有空還寫一些關於醫生或者護士,或者病人的愛情故事,同樣在文藝周刊上很暢銷。
還因此有很多人愛上了醫生或者護士這個行業,發誓要上醫學院或者醫大。
兩人如今工作穩定了,不約而同的,就想到了一個問題。
孩子!
他們倆結婚也六年多了,該生個孩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