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俞娘子!
有了這個開場白接下去就容易多了,陸羽說話結巴,那是對陌生人,現在與李卉芷已經不是陌生人了,而且李卉芷的馬屁拍得又極殷勤,隱隱已可以一起談未來談理想的地步。陸羽就說話明顯就順暢多了。
李卉芷終於扯上正題“陸公,你那篇《茶經》寫完了沒有?我十分仰慕,可不可以送一本給我?”
陸羽愕然“麼事《茶經》?”
呃……糟了,難道年代有誤,陸羽還沒有開始寫那本曠古學說《茶經》?尷尬了……
“……就是,不知道陸公有沒有開始想寫一本書,然後把你這麼多年的心得,與研究所得,都寫進去,整理成一套完整的書,那樣後人也可以好好領悟你的精神,以及你對茶的感悟。”還有寫書也可以賣錢啊,茶聖!最後這句李卉芷不敢說出來,因為人家可是早就說過,不羨金不羨玉的,不能哪壺不開偏提哪壺。
“你……這個……想法蠻好咧,我……我寫過……一些……隨筆小記,就是……就是冒有想到,把它們……編一個集……,你想法真的蠻好!”陸羽想了想,竟十分讚同李卉芷的建議,他還認為《茶經》這個名字非常不錯。
《詩經》《茶經》,放在一起顯得好高大上似的。
李卉芷覺得自己有些方了。
這邊正談得入巷,鬥詩的人忽然一齊發出了一聲喝彩聲。場麵似乎沸騰了。
李卉芷這才想起,自己是身在詩會的。她朝熱鬨的那邊望去,原來是皇甫冉與另一位姓劉的才子鬥出了一首令人叫絕的詩,令在場所有人為之震驚。
李卉芷當然是不認識皇甫冉的,她不過是聽人家議論時才得知而已。
所謂鬥詩,李卉芷也是現在才知道,原來是兩個人較量,針對一個題目,一人寫一句,在一定時間內,如果接不下去的,就得認輸。當然要求對仗工整韻律相當這些就不用說了,進得了這個青園的,都非泛泛之輩,規矩無需多講。
而壁上貼的那張紙上,赫然寫著一篇七句的詩,也就是說,他們拳來劍往,已鬥了七個回合,而這其中經曆了多少驚心動魄震憾人心的場麵,李卉芷這個觀光客已經遺憾地錯過了。
鷲嶺鬱岧嶢,龍宮鎖寂寥。
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
桂子月中落,天香雲外飄。
捫蘿登塔遠,刳木取泉遙。
霜薄花更發,冰輕葉未凋。
夙齡尚遐異,搜對滌煩囂。
待入天台路,看餘度石橋。
高手過招,隻一動手就知勝負。場上現在有七句,可見勝負已定,所以才引起了人們的高呼。
高手過招,看客也需要是高手,這才能領略期間的妙處。比如一個對五音完全不通的人,天籟的琴音和天上的打雷,在他耳裡其實是沒什麼分彆的。對牛彈琴是得不到喝彩的。
而現場觀眾明顯都是高手,這字裡行間妙在何處,都各有各的品法,所以,現場評價紛紛,各種讚的都有。
旁邊一位看得過癮的人士還意猶未儘地從旁邊講解“皇甫冉和那位劉公子均去遊過西湖,但距離現在都至少已經過去了小半年,想不到他們還能回憶起當時的情形,鬥出這樣彆開生麵的一首深秋中的《靈隱寺》。此詩該當成為千古名篇,而今天的鬥詩,也值得萬古稱頌了。”
旁邊的人紛紛點頭以示同意。
雖然皇甫冉勝出,但那位劉公子人們也絕不敢將他小瞧了。像這種眾目睽睽之下敢於提出鬥詩的,絕非普通人可以自比。人人都有自知之明。
連李卉芷這種不擅長古文的人,在這種場合之下,也跟著一陣激動呐喊。這就像是在看球賽,女性觀眾在電視麵前看通常看不起勁來,但是你讓她到了現場,喊得最高聲的肯定是她!雖然她可能直到看完也看不出到底哪邊贏了,或者誰又為什麼犯規了。
講解的那個人看著對自己附和的人還挺多的,認為必定自己講得很不錯,於是他大受鼓舞,又順便開始講起了以前聽過的一段佳話。
他說據扯在玄宗開元年間,王昌齡、高適、王之渙這三位有一天相遇了,當時他們都很落魄。
那天,天下著小雪。三位便商量著,一起喝點小酒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