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虞聞言滿意地點了點頭,其實讓公孫紀去也是劉虞沒辦法的辦法,從去年開始到現在,劉虞送過去的信件和派過去的使者都是一去不返,如今算起來已經有兩名使者被公孫瓚扣在那裡了,而這個公孫紀將會是最後一個。
如果公孫瓚依舊扣留了公孫紀,或者公孫紀帶回來了什麼不好的消息,劉虞都決定好好給公孫瓚一點顏色瞧瞧,至少要讓他清楚,做主幽州的是劉虞而不是他公孫瓚!
很快,公孫紀便帶著劉虞的信件出發了。
在公孫紀出發後,劉虞便做了最壞的打算,開始讓麾下各部整頓兵馬,一旦有不好的消息傳來,他的五萬大軍就要出兵北平了!
右北平,公孫瓚府邸。
公孫紀作為公孫瓚的好友自然不用在府衙中與公孫瓚見麵,在得知公孫紀到來的時候公孫瓚直接就在自己府上辦了酒宴,用以接待公孫紀的到來。
其實公孫瓚與公孫紀兩人並沒有任何親族關係,兩人真的隻是姓氏相像而已,真要說關係也需要再往上追述好幾代才行。
“子綱兄,你可是許久沒來我這北平了,我想你的緊啊!”公孫瓚舉起酒杯與公孫紀一飲而儘。
公孫紀放下酒杯,長出一口氣“並非我不願前來,而是伯珪與劉公之間的關係讓我不方便前來,要不是這次受了劉公的指示我也不能獨自前來啊。”
公孫瓚是在征戰外族的時候與公孫紀相識的,那時候因為兩人同姓公孫所以公孫瓚對公孫紀非常友好,相應的公孫紀也把公孫瓚視作自己最好的朋友,兩人之間的關係跟尋常結義兄弟也差不到哪裡去,便是公孫瓚的從弟公孫越也以兄長之禮對待公孫紀。
這就讓公孫紀對公孫瓚一家的好感更加深了。
其實這次被劉虞派過來的原因公孫紀也清楚,正是因為考慮到他與公孫瓚之間的關係必定不會被公孫瓚為難這一點。
“不知子綱兄這次帶來了劉虞的什麼指示?”公孫瓚也放下酒杯,提到劉虞的時候語氣多有不敬。
公孫紀心中暗歎,此時的公孫瓚在他這個上使麵前都毫不忌諱對劉虞的不敬,可見劉虞在公孫瓚這裡已經沒有絲毫威信可言了。
念及此處,公孫紀隻能將劉虞給他的信交給了公孫瓚。
“伯珪,你可知前些日子有一批烏桓人在你這裡販賣皮草?”公孫紀問道。
公孫瓚一邊打開劉虞送來的信件一邊滿不在乎地回答公孫紀“確有一批,不過被我查出他們賣的皮草隻是以次充好而已,所以讓我打死了幾個,放了一個回去給他們部族傳信。”
“這伯珪,你可知你放回去的那個人告狀都告到劉公那裡去了!”
公孫瓚輕描淡寫的樣子讓公孫紀有些著急,他出發的時候可是看到劉虞麾下的那些將領已經在整頓兵馬了,公孫紀用屁股想都能猜到這是要來對付公孫瓚的。
他不想讓劉虞和公孫瓚正麵開戰,因為一個是他的上官,一個是他的好友,況且劉虞對他也是多有倚重,在劉虞與公孫瓚之間,他還真不好決定具體幫誰!
所以他在來的時候就下定決心,一定要儘自己最大的努力解開兩人之間的矛盾,若是兩人真的不可調和,他也無愧於心了。
“伯珪,劉公在聽到那個烏桓人的告狀後非常生氣,在派我到你這裡的時候已經在調遣兵馬了,依我對劉公的了解,他這次是真的生氣了,伯珪你可不能再像往常那樣輕慢對待了!”公孫紀苦口婆心地說道。
然而,公孫瓚的注意力隻是放在信上並沒有去注意公孫紀的好心。
看完信件,公孫瓚將信放下長歎一口氣,劉虞在信中責問他為何要欺負幾個買皮草的異族,而且還不明所以地打死了他們好幾個人,言辭間都是在責問公孫瓚為何對異族這樣凶蠻暴力,為何不能坐下來好好談談。
這些公孫瓚看了就頭疼。
“劉虞還是太過懦弱了,這群異族狼子野心,再這樣偏袒下去,這群烏桓人都敢騎到我們頭上來了,你可知道,當日劉虞口中的這些買皮草的烏桓人可是對我拔出了刀子!”
“我乃大漢奮武將軍,先帝親封的薊侯,他們幾個異族蠻子居然敢對我亮刀,這種人不殺他我大漢國威何在!”公孫瓚沉聲說道。
公孫紀一驚,原來這裡麵還有這種隱情,這麼一說,公孫瓚彆說留了一個烏桓人,就算他把那群烏桓人全部殺光也是合情合理的。
這個消息讓公孫紀心下一鬆“原來還有這個原因,那可惡的烏桓人儘說伯珪如何蠻不講理又如何對待他們這些人,卻完全不提他們冒犯在先,果真陰險!”
“伯珪你放心,我這就給劉公書信一封跟他說明其中緣由,也好讓劉公看看烏桓人的真麵目!”
說著,公孫紀就要起身去寫信,然而被公孫瓚給叫住了。
“子綱兄不用給他回信,這件事也確實是我不公在先,那個皮草商想要糊弄那些烏桓人,正巧被我遇到所以才會有後來的事情。”
公孫瓚不說公孫紀還差點忘了。
“伯珪,那皮草商可是在利用你啊,商人逐利不講道義,你可彆被他們利用了還不知自!”公孫紀提醒道。
“嗬嗬,我豈能看不出他是在利用我,不過子綱放心,那個皮草商的家已經被我抄了,他的家產也充了軍資。”公孫瓚笑道。
北平物資匱乏軍資不足,他巴不得這樣的商人多來幾個。
聞言,公孫紀也笑了“伯珪的動作倒是快啊,不過劉公那裡還是要給他回一封信的,否則他還以為你把我也給扣了。”
公孫瓚笑的更燦爛了“不勞子綱兄了,你就在我給你安排的府邸中好生休養,等我擊敗了劉虞再來與子綱兄一醉方休吧。”
聞言,公孫紀臉上的笑容瞬間僵住。
十天後,薊縣。
劉虞的臉色沉得能滴出水來。
公孫紀被他派出去已經有半個月了,算算日子彆說隻是回個信,就算是調查完整件事情再回到薊縣都夠時間了,可到現在他依舊沒有收到公孫紀的任何回信,很顯然公孫紀大概率是步了之前那些使者的後塵。
“好狠的公孫瓚,居然連自己的好友都給扣押了!”劉虞幾乎是咬著牙說出這話的。
“劉公,大軍已經齊備,隻需劉公一句話,五萬大軍便能開往北平踏平公孫瓚的府邸!”下方鮮於輔站出來沉聲說道。
在出征並州失敗後鮮於輔不光是失去了弟弟鮮於銀,更重要的是這段時間以來一直被公孫瓚當做笑柄嘲諷,這讓鮮於輔哪裡忍受得了,他恨不得現在就殺到公孫瓚的府上把公孫瓚抽筋剝皮碎屍萬段。
除了鮮於輔以外,還有不少武將都站了出來,他們很多都是上一次在並州失利的將領,這次攻打公孫瓚,也是他們為自己正名的機會,哪怕公孫瓚是赫赫有名的白馬將軍!
見下方眾人都極力求戰劉虞終於在心裡下定了決心。
“眾將聽令!發兵北平,征討公孫瓚!”
“諾!”眾將齊聲應道。
正當將領們想要下去點齊兵馬的時候,劉虞又叫住了大家。
“這次我等出兵隻是因為公孫瓚不服聽調無視朝廷法度,與其他人並無關係,所以這次隻殺公孫瓚一人,其他人不得隨意斬殺!”
這話讓下方的將領們麵麵相覷。
什麼叫隻殺公孫瓚一人?大軍衝殺的時候誰還管得了?硬要說也隻能保證不殺友軍,至於敵人,還管你是誰,搏命的時候都是刀刀致命絕不留情的啊。
見眾將多有猶豫,劉虞歎息一聲說道“目前公孫瓚的部曲雖然有兩萬餘人,但大多分布在北平各處,我等五萬大軍壓境,北平縣鄉必定望風而降,如此又何必多造殺孽,若是他們真的幫著公孫瓚反抗大軍,爾等也不必手下留情!”
這才對嘛!
眾將鬆了口氣,隨後紛紛告退。
初平三年七月初,因公孫瓚不聽調令不遵法度,有州牧劉虞起兵五萬,殺奔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