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戰神潘鳳!
潘鳳收到劉虞戰敗消息的時候已經率領大軍抵達了文安。
還是那個文安,還是那個縣令,不同的是,這次的潘鳳並不是來打阻擊戰的,而是前去支援劉虞的。
其實潘鳳的內心是不想去救劉虞的,因為隻有劉虞死了,他才能幫韓馥去把幽州的地方打下來,否則劉虞占著幽州,那韓馥與潘鳳就不可能圖謀幽州各郡。
因為劉虞的名望實在是太高了,尤其是在幽州地界,毫不客氣地說,韓馥在冀州的名望都沒劉虞在幽州那樣高。
如此一來,隻要劉虞還在,那麼幽州的百姓和官員必定是向著劉虞的,一旦潘鳳率兵強取,先不說公孫瓚會不會同意,光是那些幽州本地的官員和百姓就有可能自發地組織軍隊來抵抗潘鳳。
這一點曆史上的公孫瓚已經嘗試過了,潘鳳並不像鬨得那樣天怒人怨。
所以,劉虞必須死!否則幽州無望!
然而,韓馥的想法與潘鳳並不同,在韓馥看來劉虞無論是名望還是品性都是他所尊重的,在逐漸紛亂的局勢中有一個這樣的鄰居應該感到慶幸,所以他不想讓劉虞有什麼閃失,至少現在不想。
儘管潘鳳田豐郭嘉等人找了種種理由推脫出兵,但韓馥還是硬讓潘鳳率軍發往了幽州。
同時,在潘鳳率軍出發的時候,韓馥也給劉虞送去了急件,將潘鳳前去支援的事情一五一十地說清楚,同時讓劉虞穩住局勢等兩軍彙合再幫忙平定公孫。
隻是,所有人都沒有想到,信使的信還在路上,劉虞的大軍已經敗得一塌糊塗了。
文安縣中。
潘鳳拿著探得的情報忍不住歎息。
“這劉虞未免也太天真了,兩軍都開始對峙了,他還給公孫瓚送那種勸降信去,這種人也難怪會輸的這麼慘了。”潘鳳搖頭歎息,連對劉虞的尊稱都懶得喊了。
在潘鳳看來,劉虞的所作所為就是對麾下將士的不負責任,因為他的這種不負責任,劉虞的五萬大軍一晚上死傷超過一半,還有一萬多人不是四散逃離不知所終就是被公孫瓚大軍所俘虜,最後劉虞在漁陽收攏的殘軍僅有七八千人。
五萬大軍!
一晚上之後隻剩下七八千!
這特麼來頭豬指揮也不至於這樣,公孫瓚又不是大魔法師劉秀,沒有那天降隕石的助陣,完全靠的就是士卒的勇武和戰略的成功硬生生把劉虞的五萬大軍殺得分崩離析。
據說劉虞所倚重的大將鮮於輔都被公孫瓚陣斬當場了。
鮮於輔一死,如今劉虞身邊能夠用得到的將領就更少了,而公孫瓚剛剛大勝一場,正是氣勢如虹的時候,哪怕劉虞守著漁陽,以公孫瓚的能力也未嘗不能將漁陽打下,畢竟漁陽城中的守備力量本身就是一支殘軍,殘軍殘的是士氣,殘的是戰鬥意誌,這些都是需要時間去恢複的,而公孫瓚顯然不會給劉虞這個時間。
隻要公孫瓚不傻,乘勝追擊便是他最應該去做的事情!
“將軍,劉州牧如今大敗而歸,隻能退守漁陽,我軍若是前去,糧草供給方麵恐成問題,屆時若是公孫瓚劫我糧道斷我後路,那我軍的處境也不會比劉州牧好到哪裡去。”徐榮站出來說道。
這次支援劉虞潘鳳挑選了徐榮、趙雲兩人,所率兵馬也不過一萬而已,他的本意是去打個擦邊球帶徐榮和趙雲在旁邊看看熱鬨,等劉虞跟公孫瓚拚個你死我活然後見機行事。
要不是這次是直接跟劉虞對接的,他這個冀州上將都不用親自前往,直接派徐榮過去看看就行。
此刻徐榮的分析,讓潘鳳深以為然。
漁陽郡雖然在右北平的西麵,但劉虞退守的漁陽城卻處於漁陽郡的北麵,潘鳳大軍的糧草若是需要自己,那就要跨越漁陽郡長長的區域送到北麵,這樣一來公孫瓚隻要派出一支騎兵就能輕易截斷潘鳳等人的糧道,到時候大軍缺糧,估計隻能跟劉虞一同入城固守了。
一旦大軍入城,無異於甕中之鱉!
潘鳳可不想打得這麼憋屈。
“再看看吧,待我等收到劉州牧的回信再具體討論糧草的問題,不過為了以防萬一,還是先給主公送一封信去,要讓主公做好自己糧草的準備。”
“諾!”
劉虞的回信是在三天後抵達潘鳳這裡的,與之一同抵達的還有韓馥的回信。
韓馥對於潘鳳提出的自己供應糧草表示完全沒有問題,他甚至在聽說劉虞大敗後還打算讓張郃再帶一些人馬過來給潘鳳增兵,如今冀州的家底有些豐厚了,韓馥可不想讓潘鳳再打以少勝多的苦仗了。
就打仗而言,兵力雖然不能代表著全部,但如果士卒的數量在合理範圍內,那還是越多越好的。
對於韓馥的這個建議潘鳳想也不想地拒絕了。
開玩笑,駐紮在冀州的士卒可都是冀州軍的精銳,包括潘鳳現在帶出來的這一萬人馬,這些人可都是潘鳳在一次次的戰爭中積攢下來的,哪能用在支援劉虞這種小事上。
到時候情況真的不對,大不了他帶著這一萬兵馬撤回冀州,這樣也能說一句話,畢竟兵力比公孫瓚要少一些。
對了,還有一點值得提一提,公孫瓚在擊敗劉虞之後俘虜了大量劉虞軍的潰軍,經過整編後,如今的公孫瓚已經有兩萬大軍了。
想到這裡潘鳳真的差點笑出聲來,五萬打一萬五,一場仗下來,五萬的變成了七八千,一萬五的反倒增加到了兩萬。
將韓馥的信放下,潘鳳又拿起了劉虞的回信,令他意外的是,劉虞在信中並沒有一味地讓潘鳳快去支援,而是以詢問的口吻問潘鳳有沒有什麼難處,並且提醒了潘鳳在進入幽州境內後會受到公孫瓚的襲擊,最終讓潘鳳自己斟酌一下要不要進兵,哪怕潘鳳沒有進兵他也不會責怪。
這封信讓潘鳳開始重新看待劉虞。
不可否認,劉虞對待外族的一味懷柔政策讓潘鳳感到無語,但或許這就是劉虞自己的行事風格吧,他本身就是一個溫和的執掌者,又如何讓他拿得出那種血淋淋的冷酷政策?
這樣一位求援兵還要為援兵考慮到種種方麵的人,又如何敵得過凶猛如虎的公孫瓚呢?
或許,劉虞在戰場的爭鬥中遠遠比不上公孫瓚這種百戰猛將,但他的人格魅力卻比公孫瓚要高出太多了。
或許以往的白馬將軍公孫瓚能夠與劉虞一較高下,但現在以下犯上的逆賊公孫瓚就已經丟棄了曾經的所有榮光。
潘鳳拿著劉虞的信沉吟了良久,最終還是下了一個他自己都感到意外的決定。
出兵支援!
漁陽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