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周圍凶神惡煞的冀州軍士卒離自己越來越近,丁振徹底慌了神。
他可不是來送死的!
他隻是想要打出一點自己的價值罷了,此時此刻周遭的危險程度已經讓丁振喪失了活下去的機會,他真的不想自己死在這群士卒手中!
“投降!我們投降了!”丁振扯開了嗓子吼起來,哪怕扯到身後的傷口讓他齜牙咧嘴他也已經顧不上了。
命要緊,其他都是虛的!
然而丁振這一聲投降並沒有讓周圍的士卒停止前進,在冀州軍中有一個明確的規定,除非有將領的命令,否則所有人都不能因為敵軍的任何話語而停止攻擊。
這一點,每一名冀州士卒都深深記得。
於是,在丁振驚恐的眼神中,四周的冀州士卒來勢不減地湧了上去。
徐榮帶著麾下士卒在人群中左右衝殺如入無人之境。
任何膽敢近身的黑山士卒都會在徐榮的槍尖下瞬間斃命。
有了徐榮和親衛們這支鋒利的箭頭,黑山軍的軍陣很快就被前部鑿穿。
與此同時,後方的冀州士卒也完全跟黑山軍混戰在了一起。
到了這時候任何的將令和指揮都變成了徒勞,陣中浴血拚殺的士卒每時每刻都要承受著死亡的壓力,他們除了紅著眼砍翻眼前的敵人是不會再去理會任何命令了的。
徐榮清楚這一點,所以在鑿穿軍陣後沒有多說就轉身殺入了亂軍之中。
黑山軍的五萬士卒,在冀州軍的進攻種快速損失,一些處在邊緣比較機靈的黑山軍在看到軍隊損失巨大的時候便毫不猶豫地選擇了逃離此地。
勝敗對他們這種底層黑山軍來講並沒有任何意義,他們參加黑山軍從始至終的目的都隻有一個,那就是——活下去!
如今大軍潰敗在即,眼看著就要活不下去了,這時候誰還管得了那麼多,除了逃命以外沒有人還會傻乎乎地留在原地。
於是本就有些潰敗的黑山軍在周圍的士卒陸陸續續逃離後很快就變成了全麵潰敗。
那些還在陣中的黑山軍士殺著殺著就發現卒發現周圍的敵人怎麼越殺越多,反倒是友軍數量在快速減少。
也正是這時候,一名士卒騎著戰馬提著一個人頭衝過戰場,口中高聲吼著‘丁振已死,爾等還不跪地投降?’。
丁渠帥死了?!
那些尚在拚殺的黑山士卒紛紛震驚,還不等他們反應過來,已經有人放下武器跪地乞降了。
主將死亡後投降敵軍對於黑山軍來講似乎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除了個彆頑抗分子在做垂死掙紮以外,其他的人陸陸續續都跪了下去。
正在衝殺的徐榮沒想到黑山軍的投降比潰敗來得還要更早一些,既然他們選擇投降,那對冀州軍來講就再好不過了,也免了潰敗後的追殺。
“凡有跪地乞降者,都收繳兵器嚴加看守,待潘將軍到達再聽候發落!”
徐榮渾身浴血,手中的長槍早已鮮血淋漓,此時的他已經沒了之前被算計的那種膽戰心驚,反倒多了一些彪悍之氣,顯然這一場正麵決戰讓徐榮重拾了信心。
此時太陽已經西斜,血紅的平原在落霞的餘暉中更顯蒼涼。
拚殺了一天的冀州軍開始了戰後的打掃,而關於這一場仗的消息也像長了翅膀一樣飛向了上黨與河內兩處。
河內郡府衙。
張燕是在一天後得知前方戰況的,他沒想到一向以勇武著稱的丁振在那個前段日子被攆得如喪家之犬一樣的徐榮麵前如此不堪一擊。
這到底是潘鳳麾下的將領太強,還是自己這邊的人太弱,或者說呂布那邊的人更強?
張燕已經有些六神無主了。
此刻的他心裡想的最多的當然不是三方的強弱,而是那個徐榮在擊敗了丁振之後會不會進軍河內?
就算徐榮不進軍,他是不是在等潘鳳?
丁振雖然是張燕拋出去的一顆棋子,但眼下的情況來看,這顆棋子甚至做不到任何試探作用,反而有可能給他帶來一些未知的危險。
張燕覺得,他要是再這樣無動於衷,說不定潘鳳大軍的下一步進軍路線就是自己的河內了。
想到這裡,張燕歎了口氣。
終究還是走到了這一步啊。
原本在入駐河內的時候張燕就想過會有這個結局,畢竟黑山軍以往的優勢一直都在不見人煙的山脈之中,而如今離開了山脈的庇護進入到城池之中,這固然會改善黑山軍的生存環境,但同樣的也會失去最大的優勢。
對於河內這個地方,張燕以前是沒怎麼想過的,也就在韓馥首肯後他才有機會入駐,然而入駐的同時張燕也明白,河內這種富裕的地方韓馥不可能一直讓他黑山軍占著,冀州收回河內隻不過是時間問題罷了。
正是想到了這一點,張燕才會與張揚結成同盟,一方麵也是為了增加自己這邊的對抗力量,另一方麵也是想拉個墊背的人留條後路,萬一河內這邊被冀州占了,他也好去投靠張揚,甚至把張揚的上黨順勢占了。
隻可惜,張揚的骨頭比張燕想的要軟很多,潘鳳的大軍還未進入上黨境內的時候他居然已經有了投降的意思,張揚的這一舉措直接就斷了張燕的後路。
當然,那時候的張燕也還抱有幻想,想讓丁振這顆棋子去試探一下潘鳳的底線,萬一潘鳳沒有理會丁振,那麼河內暫時還是安全的,不過從現在看來,潘鳳拿下河內的決心已經顯而易見了。
彆看現在張燕手中還是十幾萬可戰之兵,但他自己心裡很清楚,這十幾萬人真的隻是人數而已,他們之中超過九成以上的人都沒有配備任何的兵甲,就連剩下的不到一成也大多是各個將領的親衛和直屬精銳,其餘人都已經沒有任何裝備了。
因為他們都支援給了丁振!
手中兵馬沒有反抗能力張燕又有什麼勇氣去阻擋潘鳳收回河內呢?如今的他隻能希望潘鳳對待他像對待張揚那樣就行,更多的他也不再奢求。
“來人,與我書信一封送去上黨潘將軍的營中”
張燕打算遞交自己的降表了。
隻不過,張燕願意投降,潘鳳卻並不願意。
潘鳳一向以來都重視自己麾下士卒的性命,在領兵作戰的時候都是計策先行以此減少麾下士卒的傷亡,當然了,潘鳳也清楚,打仗哪有不死人的,隻要死的數量在能夠接受的範圍內便可。
但是兩郡交界處的那一場大戰卻讓冀州軍損失了將近兩千人!
戰爭真的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啊!
哪怕兩千這個數字在麵對黑山軍死傷一萬餘俘虜兩萬餘的時候毫不起眼,但潘鳳依舊有些難受。
如果能夠施展一些計策,這個傷亡或許會更小一些。
當然潘鳳沒有怪徐榮的意思,丁振當初屯兵那處平原的時候潘鳳就明白了對方的意圖。
黃巾出身的黑山軍顯然是不擅長陰謀詭計的,而丁振的黑山軍唯一的優勢便是人數,在平原地形中他的黑山軍能夠發揮最大的優勢,丁振選擇那裡顯然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至於徐榮領兵交戰,潘鳳也能夠理解,畢竟他出發前隱約提點過徐榮要快準狠地解決戰鬥,在計謀短時間內想不出的情況下遂丁振的意願正麵交戰顯然是最快解決戰鬥的方式。
況且徐榮這一仗打得也很漂亮,算得上完美地完成了潘鳳交給他的任務,至於那死傷的士卒潘鳳則是算在了張燕的頭上。
張燕或許是牆頭草當慣了,還以為誰都會給他十幾二十幾萬的黑山軍留些麵子,隻要他投降就會順勢接受。
但潘鳳這次偏偏不接受張燕的投降,他這次就要用張燕來殺雞儆猴。
河內方麵的情況潘鳳已經著人打探清楚了,張燕麾下雖然有十幾萬人,但真的沒有太多兵甲了,而沒了兵甲的士卒還能叫士卒嗎?
有了這個想法,潘鳳直接把張燕派來的使者扣押在了營中,隨後他親自率領大軍浩浩蕩蕩殺向河內,隻留下暗暗僥幸的張揚駐守上黨。
這一次,潘鳳要讓那些牆頭草都明白什麼叫順我者風調雨順,逆我者連根拔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