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不遠處的北平城,潘鳳感慨頗多。
兜兜轉轉饒了這麼一圈,這次終於能毫無顧忌地拿下這座城池了,隻要擊敗了公孫瓚,整個幽州用不了多久就能收入冀州麾下,屆時整個河北的局勢基本就控製在韓馥的手中了。
至於西麵的並州,其實並沒有多少讓潘鳳垂涎的地方,不過並州方麵的太原、雁門等地還是要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到時候想要攻打呂布也能有多個進軍路線。
正想著,就見遠處北平城的城門突然開啟,緊接著便衝出一騎。
那人騎著快馬直奔潘鳳而來,待到一箭之外的時候便停止前進,隨後便傳來了他的聲音。
“潘鳳將軍可在?”
潘鳳磕了磕馬腹緩緩上前。
“我便是潘鳳。”
來人連忙拱手“潘將軍,我家主公邀您於明日下午在城外一敘,不知將軍意下如何?”
公孫瓚居然要邀請自己在城外敘舊?
潘鳳沉吟了一下,便點頭答應下來。
對方見潘鳳點頭,便調轉馬頭飛奔回去。
第二天下午。
公孫瓚命人在城外擺下案台酒食,隨後便派人把潘鳳邀請了過去。
看得出公孫瓚很有誠意,與潘鳳敘舊的時候連佩劍都沒有攜帶。
其實公孫瓚也清楚潘鳳若是真的對他有想法,他即便是拿著佩劍也無濟於事,與其到時候被潘鳳嘲笑,不如直接丟下佩劍坦坦蕩蕩,以潘鳳的為人肯定不會趁機下手。
果然,在看到公孫瓚沒有攜帶佩劍的時候,潘鳳也摘下腰間的佩劍將它插在了一旁的地麵上。
見此情景,公孫瓚笑了起來。
“你潘鳳還是那個潘鳳,我公孫瓚也還是那個公孫瓚,隻可惜我等卻要兵戎相見了。”公孫瓚一邊感歎一邊給自己和潘鳳斟酒。
“子和兄,請!”公孫瓚遞過酒盞。
潘鳳接過酒盞放在案幾上,隨後在公孫瓚對麵做了下來。
“若非伯珪做了錯事,你我也不至於到現在這般境地。”潘鳳說道。
公孫瓚苦笑一聲“連子和你也覺得我錯了嗎?可你是否知道,自始至終我都沒有主動挑起過任何一場戰爭。”
“劉虞號稱仁義,卻用人不明致使幽州大軍兩次大敗損失將近十萬,那些日子,幽州遺孀數不勝數,他就沒錯嗎?十萬人啊,都快比得上我殺的外族了。”
說道後麵,公孫瓚還有些自嘲地笑了笑。
明明劉虞害死的大部分都是漢人而他沒有受到一絲譴責,他公孫瓚殺的都是外族,卻總是被人指指點點。
憑什麼?
公孫瓚知道潘鳳是支持自己對待異族的那種政策的,所以即便是將要交戰他還是想跟潘鳳這個敵人傾吐一下自己的煩悶,順便看看有沒有機會說服潘鳳跟他一起建功立業。
公孫瓚知道說服潘鳳的機會很渺茫,但不試一試怎麼知道?
對於公孫瓚說的一番話,潘鳳不可置否地點點頭。
這個時代就是這樣,權勢和地位往往決定了很多人的不同待遇,大家總喜歡在有權有勢的人身上找優點,在沒權沒勢的人身上找缺點,然後將二者相互比較。
劉虞和公孫瓚的情況就是這樣。
正如公孫瓚說的那樣,劉虞用人不明害死的士卒一點也不比他公孫瓚殺的外族要少,可就是因為他的地位不如劉虞,所以譴責和謾罵都是指向他公孫瓚而不是劉虞。
若是他跟劉虞的地位互換,還有人會詬病他對異族的態度嗎?
到時候歌頌他豐功偉績的人會少嗎?
顯然,劉虞和公孫瓚的位置要是換一下,或許公孫瓚將會成為北方最強勢的諸侯,有他在的時候北方邊境將不會再有任何異族肆虐的情況。
隻可惜,實事沒有如果。
公孫瓚的所有豐功偉績,在他以下犯上攻擊劉虞的時候就煙消雲散了。
‘反賊’是不配擁有榮光的,尤其是劉虞的死訊被傳出後,公孫瓚更是被推到了風口浪尖,如今也隻有右北平的百姓是心甘情願跟著公孫瓚的,其他幽州各地或多或少都出現了一些怨言,這一點潘鳳已經在來的路上就知道了。
“伯珪之言確有道理,但並不全對。”潘鳳說道。
“你對待異族的態度我是認可的,但對待異族的行為卻令我難以苟同。”
公孫瓚聞言一愣“此話怎講?”
潘鳳沉吟了一番。
“所謂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對待那些仇視我族的一類自然要趕儘殺絕,但伯珪有沒有想過,異族之中也有親善我族的存在,那些人一直渴望著過上漢人那種男耕女織的生活,他們與其他燒殺擄掠的異族不同,試問,你有沒有給過他們機會?”
“這”公孫瓚說不出話來,因為潘鳳說的是實事。
這樣的人在幽州其實不在少數,他們大多數都是遷居境內多年的異族,他們學著漢族的文化,努力把自己活得像個漢人,不過即便是這樣的人,公孫瓚在對待他們的態度上也是出於厭惡狀態,一旦有事情更是會痛下殺手。
此時,潘鳳的聲音又傳了過來“伯珪有沒有想過把那些人收為己用把他們遷往內地教授耕織讓他們成為真正的漢人?”
“可是他們身體中流著的還是異族之血啊!”公孫瓚倔強地爭辯道。
潘鳳笑了笑“若是他們與漢族通婚,三代之後,誰還記得他們祖上是異族?若是三代不行便五代,五代不行便十代!總有一天他們的後人會把自己完完全全當成一名漢人,到那時,你還分得清誰是漢人誰是異族嗎?”
公孫瓚已經傻眼了,這話他是第一次聽到,卻讓他有種醍醐灌頂的感覺。
祖祖輩輩一代又一代,真的能讓異族變成漢人嗎?
見公孫瓚愣住,潘鳳繼續說道。
“大漢被邊患困擾多年,想要永絕後患最簡單的方法便是滅其種族,而欲滅其種族必滅其文化亡其曆史,讓他們的後人再也記不起祖上的榮光。”
“如此,猛虎之後,也成羸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