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小事記!
6月21日,父親節,節氣夏至,一年中白天最長的一天,恰巧迎來金環日食,又是周末。多重的巧合,讓這天變得意義非凡。
本次日環食的環食帶很窄,再加上天氣、路程等因素,廈門成了很多小夥伴的理想觀賞之地。
不過今年太特殊,前些天,北京又新增新冠病例,一時間又緊張了,這讓北京的天文愛好者們出行受到了阻礙。航班被取消了,似乎意味著去不成了。不過,特立獨行的小夥伴還是有的,他們為了圓日食夢,可以不惜一切,風雨兼程。
“巡天者”葉梓頤就是一位令人佩服的90後彪悍姐。當她知道自己不能從北京飛向廈門的時候,就臨時做了一個大膽而果斷的決定——自駕去廈門。2000多公裡,一路在高速上飛奔。自駕是最保險的出行方式了,她還帶上了自己的核酸檢驗結果,以便路途上配合檢查。
其實這還不算她最瘋狂的一次逐日之旅,2000多公裡在她的感覺裡估計也沒什麼了。據說,2015年3月的時候,她曾背著重重的攝影器材,跨越了大半個地球,走過四萬裡路達到北極圈,拍攝日全食。幸運的是,日食發生之時恰逢極夜和極晝之交,她妥妥地拍到了日食的過程,還遇上了20年一遇的極光大爆發。艱辛之行,迎來了人品爆棚的回報。這讓眾天文愛好者們,無限的佩服和羨慕。
葉梓頤的事跡有點傳奇色彩,不過她的堅韌執著精神一直影響著大家。
我周圍也有不少瘋狂的小夥伴。本次日食發生前的一個月,星空大會群、天象群以及天文協會群,好幾位同胞已開始早早地籌劃了。隨著日期接近,大家夥更加興奮了。不過,江浙地區,天公不作美,厚厚的雲層伴著六月的雨。
後來群裡的小夥伴們,也選擇了背上器材,趕赴廈門。
“我們出發了。”一位小夥伴發消息到群裡。
“我明天還有考試,晚上出發。”一位回複到。
又一條消息,是一位熱心的小夥伴,分享了廈門地區最佳拍攝點。
“帶上星野赤道儀某某某。”又一位冒泡。
“ok,必須帶。”對方回複加呲牙。
這些簡單的言語,卻是最心有靈犀的約定。
還有一位小夥伴,選擇了最倉促的方式出行,就是我之前寫的“五好”男人老張。老張一冒泡,代入感很強,說臨時做了出行的決定,自己得日食當天早上出發,日食結束就坐高鐵趕回來。他來回的行程這麼趕,我也能猜到一些原因。這應該是他在家、工作和興趣中權衡後,做下的妥帖決定。這樣的風格確實也很老張。
日食當天,廈門的天氣,還算不錯,但是下午有點起雲。初虧到食甚的過程中,雲有點點搗亂。不過,幸好在食甚呈現金環的時候,太陽完全露了出來,不妄此行啊小夥伴們,值了!
我看著直播,當細細的金環出現的時候,隔著屏幕都覺得震撼。這是由日月締造的金戒指。
有一位攝影師,把自己和妻子拍進了日環食裡,畫麵非常浪漫。為了成就這幅創意作品,他組了隊,提前半個月就去踩點了。由於太陽角度比較高,把人物一起拍進去,絕非易事。後來,他摸底了廈門高度在150米以上的大樓,並用軟件模擬太陽的軌跡,多次嘗試後,終於尋找到了最佳的站位。成功的拍攝,讓他的作品成為甜甜的“狗糧”,大家都表示願意吃這份“狗糧”。
天空中如此精彩,地麵上也不敢示弱。偏食階段時,透過樹葉縫隙的圓形光斑一律變成了彎彎的月牙狀。層層疊疊,有些抽象,有些迷幻,充滿了藝術氣息。
日食,每年都在發生著,但天時地利人和的日食太難遇見了。所以小夥伴們的瘋狂,我完全能理解。
他們是一群追逐前行的人,無論是出於興趣愛好,還是其他原因,可以為一件事執著地付出行動,這是一種信仰和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