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無彈窗,更新快,免費閱讀!
第420章目標t34坦克,李雲龍來了
從上世紀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
為了保障共和國國防工業體係的科技研發製造能力,部委機構機械工業部係統組建了八個機械工業部。
然而工業體係的布局就像是一塊不知道客人身材的布料。
縫出來的褂子老是不合身,大了裁剪改小,小了加布改大。
八個機械工業部在發展的過程中,經過數次分分合合,海、陸、空、導、電等整個國防工業紛紛獨立出來。
民用機械、電信、船舶工業、兵器、坦克、航空、航空、電子、兵器、船舶、航天。
再加上後來短暫的八機部。
至此,國內軍工行業的體係已經基本全部成型。
當年國內外環境複雜,為了保守國防工業發展的機密,八個機械工業部的部屬軍工企業,除可以對外的廠名外,一般都是以34位數字代號或信箱編號對外公示行文的,具體地址有的屬於秘密或絕密。
距離京城一百多裡的周口店西山峰附近就有這麼一座工廠。
信箱上寫著5411的字樣。
他們行走在小路上,操著不同口音邊走邊談,就像是在出早操。
國營5411廠在四幾年已經竣工了,肩負著著神聖的使命――為國家生產高射炮和高射炮炮彈。
吉普車的後座上。
看樣子,應該是要拿去進行測驗,李愛國從帆布袋子裡取出早就準備好的文件遞過去。
陽光逐漸升起。
王先科今年已經將近五十歲了。
畢業於金陵兵工專門學校造兵係,1947年赴老美進行技術考察,1949年回國,曾在山城第二十一兵工廠擔任總工程師職務。
它歸屬二機部管理,位於偏遠的荒郊野地裡,大院子圍著,沒掛牌子,隻有一孤零零的信箱。
在使用雷達指揮的時候集群射擊具備更高的殺傷效率,擊落了大批老美飛機,為戰爭的勝利立下了汗馬功勞。
三線廠是在六四年,在“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我們不是帝國主義的參謀長,不曉得它什麼時候打仗。”、“我們要準備打仗”等等指示下,而在各地展開了轟轟烈烈的建設熱潮下建造的工廠。
它生產的55式37毫米高射炮,是我軍裝備的第一種國產高射炮。
國營5411廠內,“工字樓”、“灰樓”、“八角樓”和“大車間”裡,進進出出著各級首長和眾多技術人員;
辦公樓、住宅樓和生產車間前,都有衛戍區的哨兵站崗。
清晨的國營5411廠,廠院內隻有兩種顏色。
“出操”的隊伍,人數逐漸減少,大兵們進了生產車間,研究人員回到了研究室。
北麵跟老美打完架之後,王先科響應上級號召,放棄待遇優厚的總工程師職務,來到國營5411廠研製新一代高射炮。
李愛國斜靠在車窗前,看著外麵的情形,心中湧出了無限激情。
所以,國營5411廠就成了二幾部內的重點工廠,跟位於包頭的“綏西勘測隊”一起肩負起研製59式100毫米高射炮的任務。
大禮堂、食堂、醫院、幼兒園和澡堂等設施一應俱全。
每到周末,在大禮堂和廣場上,經常放映“內參片”和其他露天電影。
這裡是一個獨立於外界的小世界,無數有誌之士在這裡用青春為國防事業添磚加瓦。
哢持一聲。
在電話總機班、門診部和俱樂部內,還有年輕女兵,也不知道便宜了哪個男同誌。
一種是大兵所穿50式軍服的蔚藍色,一種是研究人員所穿中山裝的灰色。
這時的他們,不再是原單位院務部、科研部、政治部和軍務處、器材處、情報所的領導和研究員;
不再是西北野戰軍、第二野戰軍、第三野戰軍和東北野戰軍、兩廣縱隊的戰士。
一直到進到了廠裡麵,李愛國才被允許拉開簾子。
一位身穿製服的同誌走過來,拉開車門,笑著說道“司機同誌,請您在這裡稍等片刻。”
李愛國剛下車,有兩位灰色中山裝走到了吉普車後麵,小心翼翼的將火箭筒抱了下來。
吉普車的黑色窗簾子一路上都被拉上了。
他們來自五湖四河,集合在這裡,沒有任何人要求,隻為了同一個目標,那就是研究並生產出最先進的高射炮。
跟老美的交手,也讓我們明白,在缺少戰鬥機,無法擁有製空權的情況下,要想取得戰爭的主動性,最好的辦法,就是發展防空火力。
將周雀帶回機務段武裝部後,突然來了幾個灰色中山裝,來到了機務段裡,將李愛國連帶著火箭筒一塊裝上了吉普車。
後世自駕遊的遊客往往會認為這座工廠是三線廠,這其實是一種謬誤。
吉普車穩穩停在了一間辦公室前。
他們的身份隻有一種,軍工研究員和生產工人。
說是辦公室,應該跟軟禁室差不多,門口有全副武裝的衛兵把守,窗戶都用鋼條焊上了。
李愛國倒也不著急,端起搪瓷缸子,愜意的喝起了茶水。
兩人離開後,李愛國被帶進了一間辦公室裡。
“謝謝”那兩位灰色中山裝有想到李愛國考慮得如此周到,愣了片刻後,才伸手接過來。
“這裡有具體的使用說明書。”
55式37毫米高射炮在北麵戰場上,主要打擊低空飛機的敵機,並有能力攻擊在高空飛行的飛機。
他是這年月國內少有的火炮專家。
進到辦公室內。
桌麵上擺放著各種圖紙,王先科攏了攏圖紙,還沒有來得及坐下,助理就推門進來了。
“王工,咱們廠裡來了個新鮮玩意,現在就在測試室,領導請你去瞅瞅。”
“新鮮玩意不去”
王先科皺起眉頭,擺擺手。
現在,二機廠第一任總工程師,有“國內保爾”之稱的兵工事業奠基人老吳,已經帶領了107名工程技術人員,前往老毛子對口兵工企業進行學習。
等老吳他們學成歸來後,新一代高射炮的研發就要展開了。
王先科這些留在國內的同誌,要做好準備工作,迎接即將到來的挑戰。
助理早就習慣王先科的性子,不慌不忙的解釋道“那玩意是一架類似rg2的火箭炮。”
王先科曾經參加過拆解rg2火箭筒、仿製國產56式火箭筒的工作,是國營5411廠內對火箭筒最了解的專家。
平日裡對火箭筒一向推崇,認為火箭筒在未來的戰爭中大有可為。
果然。
王先科皺了皺眉頭“rg2火箭筒那玩意的拆解已經完成了,我們已經不需要了。”
“不是rg2好像比rg2更先進隻是王工,您親自看看就明白了。”助理也不知道該形容那把古怪的武器。
王先科頓時來了興趣。
現在國際上最先進的火箭筒就是rg2了。
就算是還沒有仿製完成的56式火箭筒,也沒有比rg2火箭筒厲害多少。
哪裡又冒出來一種火箭筒。
跟著助理來到位於一樓的研究室內,看到桌子上擺著的那把古怪火炮,王先科下意識的皺皺眉頭。
這玩意黑乎乎的也就算了,誰在上麵用紅漆歪歪扭扭的畫了一個五角星呢
“設計者給它取了個名字,叫做紅星rg。”助理適時解釋。
“紅星rg好大的口氣啊。”王先科說著話,拿起紅星rg觀察。
隻是看了兩眼,就做出了點評。
“外麵隻綁了幾個棍子當做防護,簡直是胡鬨,製造這玩意的人難道不知道,炮管子的溫度能達到三千攝氏度嗎”
“另外,這工藝,簡直是胡鬨,就這焊接的手藝,我估計沒有開幾炮,這玩意就得散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