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輩子,下輩子!
上輩子
大理寺那邊經過幾天的堂審,沒問出任何有用的信息,該用的刑都用了,但幾個主簿和功曹依然一個勁兒的喊冤,寧死不從,都說他們一直嚴格按照規製行事,從未徇私枉法,
軍器監那邊的出庫和這邊的入庫出現差異,當然可能不僅僅是衛尉寺的問題,軍器監隸屬少府,少府監李明和自開元年間便一直在少府主政,為人仁和寬厚,特彆是對待下屬極為親善,行事也非常低調沉穩,在朝中口碑頗好。衛尉寺的消息很快就傳到了他的耳中,大理寺久審未決,李明和也知道這件事早晚都要和自己扯上關係,便也來到政事堂求見太子。
李非正準備召見李明和,沒想到他不請自來,在李明和一一見禮之後,直接開口說道
“看來李少府也聽說了軍器監的事情,這次求見太子,應該是有話說吧。”
“老臣這次正是為此事而來,我已經讓甲坊和弩坊清查了近些年所冶造的兵器,但是和記錄並沒有太大出入,至於兩方為何出現偏差,老臣也不知其中原因。”
太子眉頭皺了一下問道
“既然你軍器監和衛尉寺都沒有問題,難道那些缺失的部分,飛到天上去了嗎?”
“太子殿下,既然出了紕漏,我這少府監肯定難辭其咎,所有兵器從冶煉到入庫,需要經過三人核驗,要查起來應是不難,我身為少府監有失察之責,這次來也是懇請太子降罪,我那些下屬官員人微言輕,做事勤勤懇懇,就不要為難他們了。”
李明和說完,直接雙手脫去官帽,輕輕放在一旁。
李明和的態度非常明確,就是強調他們少府絕對不會有任何問題,問題肯定出現在中間的流轉環節上。太子一看李明和一言不合就準備辭官,言語中便多了一分鋒利。
“本王不是為了追責,而是想知道,那些兵器是誰用什麼樣的方法送到了敵軍手中!這通敵之罪,李少府也想承擔嗎?”
李明和一聽,不由的哆嗦了一下,連忙問道
“送到了敵軍手中!?”
李非接過話題說道
“此前王忠嗣和吐蕃交戰,一萬重騎被對方以鈍器絞殺,吐蕃所持之物都是唐製,若非有人通敵,那他們這些東西都是從哪來的?”
李明和思索了一下說道
“戰時甲弩坊會根據兵部的計劃按需鑄造兵器,據我所知,此前這些鈍器一共造了一萬五千餘柄,隨後分發於幽州、朔方、隴右等地軍中。老臣記得清楚,因為此前以刀弓為主,突然改為鈍器,很多匠人缺乏經驗,前期損耗甚巨,即便加上那些,也不過一萬八千柄,但如今卻差了兩萬,數額也根本對不上。”
李明和言之鑿鑿,底氣十足,看來應該所言不虛,那皇甫惟明那裡入庫的記錄和實際的差異問題出在何處,就成了最大的疑團。如果這些人都是按各自的職責行事,那肯定是有外人從中作梗。
這麼問來問去也不會有什麼結果,李非向太子建言道
“這件事的脈絡極為簡單,隻需要查一下所有的經手之人,是誰從中作梗必然逃不脫。那就讓李少府將所有經手人的名單理出來,一個個去查就可以了。”
“那就麻煩右相,此事就交由你去辦吧,需要儘快查明,我也好給父皇交差。”
李非領命。其實在他的心裡,早已經明白這一切絕對不會是旁人所為,隻能是韋堅。此次李明和前來,韋堅自始至終未吐一言,他統領六部,又有安祿山的親信從中幫襯,想要如此瞞天過海根本不是難事,韋堅這次的失誤,隻是因為沒有料到皇甫惟明會突然任職衛尉寺而已。如今此事爆雷,李非也已經替他想好了退路,到時無非就是找兩個替罪羊認罪了事。
李非之所以依然說要徹查,是為了想找到一些韋堅的把柄,如果能拿到,他在韋堅那裡也許就不會像現在這般被動。
下午,待太子離去,李非故意問韋堅道
“韋相對此事有何看法?怎麼今日一言不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