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ue為了不讓沉重的回憶乾擾他的發揮,開局前特意棄用了大蟲子手感極好的皮膚—戰地機甲,換回原皮。
但並沒有起到多少作用。
兩人上路相遇後他PTSD毫無懸念的犯了。
如果隻是手抖握不緊鼠標還好,關鍵Moue清楚對手的實力。
Loong的操作水平雖不及那個已經轉業的雇傭兵Peerle,但給到他的壓迫感沒少太多。
他內心明白自己的實力不如Loong。
實力層麵與心理層麵雙雙落入下風,無疑會加劇對線情況進入死亡螺旋。
基於此,Moue知道自己這盤能為團隊做的便隻有儘可能地少死。
“不是,也沒人來乾擾啊?刀都不會補了?”
“光醬壓力有這麼大麼。”
“大家積點口德吧,阿光本來就是抗壓型上單。”
“確實,你們是不是對他要求太高了點?他這盤升三前沒被單殺已經很可以了!”
比賽無事發生,導播切換鏡頭間僅十餘秒的上路對線引起了彈幕熱議。
漏刀、換血失誤、走位僵硬,Moue剛進入對線便犯了這些錯誤。
幾乎所有觀眾都發現他開局伊始狀態很不好。
但職業對局的操作和精神壓力不是單單鏡頭畫麵就能傳達出來的。
隻有極小部分人能體會到他此刻的壓力有多大。
長時間切屏上路讓李希聖非常了解這一點。
“唉,對不住了牢哥。”
他輕歎出聲,內心泛起可惜之情。
職業選手也是人,是人就有情感。
同在電競圈子裡靠比賽吃飯,兩隊選手賽前關係陌生不影響有天然親近感。
甚至會有惺惺相惜之感,即便選手之間的競爭異常激烈。
和外界一部分觀眾所了解的情況和想法不同。
實際上,同隊選手之間的勾心鬥角遠比想象中要多,不同隊選手算得上看不順眼和反目的情況比想象中少。
選手打比賽時也不會像機器人一樣鐵麵無私。
雖然對決策影響不大,但選手真的會根據關係考量下手輕重。
電競比賽曆史中同賽區隊伍控比分關係、拖比賽時長擠出其他隊伍的例子也不是沒有。
如果換做是一個賽前挑釁自己的選手,李希聖操作起來沒任何心理負擔,可能還會加Buff。
但Moue實力是弱了點,人本身風評不錯。
如果可以,李希聖是真不想抓他。
關注度低的比賽就罷了,關注度高的比賽中任何錯誤都會被人放大。
去年夏決為了贏,他已經砸過Moue一次飯碗。
一盤比賽把Moue從EDG這種豪門打到了新隊RW。
這盤拿同一個選手開刀祭天,他都有點害怕自己會把Moue飯碗打沒了。
“FirtBloo!”
係統語音如約響起。
李希聖蜘蛛形態E技能索敵落下,心懷懺悔地用一個斬殺Q拿到一血。
鏡頭切到選手席,他臉上表情沒有絲毫欣喜。
人是真的難受,人也是真的好抓。
讀秒等上路視野消失後趕路期間,李希聖從走位判斷出Moue其實有所防備。
但Gank起來也是真的簡單,去就有。
“Peerle的一血效率是真高,這盤又由他拿到了。”十一誇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