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中的納威人,像極了地球上一些原始又古老的種族部落,他們對萬事萬物,尤其對自然和生命,心存敬畏。
傑克被野獸追趕,在叢林中又被攻擊的時候,被妮特麗救下。
當他表示感謝時,妮特麗卻表現地異常憤怒,因為為了救他,她殺死了攻擊傑克的野獸——
殺戮不需要道謝
這都是你的錯,它們本來不該死的。這也是體現了納美人對生命的敬畏。
偏偏“敬畏”,是文明人最缺失的品質。
他們信奉征服。
對自然,如是。
對其他物種,如是。
對自己人,亦如是。
當轟鳴的推土機推倒大樹和山堆,硝煙和機甲背後隻剩一片狼藉,當鳥獸散去,原住民流離失所,原來古老又美好的大陸就剩下滿目瘡痍,
這一幕看著是不是很熟悉?
是的,人類的曆史就是侵略與征服的曆史。
人類曆史上從不缺少槍炮對弓箭的戲碼,也從不缺少所謂“文明”對“原始”的屠戮。
看《阿凡達》,絕大多數觀眾都會發現,卡神的主觀立場,其實是向著納威人的。
他不分對錯,隻是單純講一個關於外星球生命的故事。
從人類的角度來看,傑克的“反水”似乎有點匪夷所思。
都說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可叛變後的傑克,明顯站在正義的一方,他甚至以天降神兵的姿態,帶領納威人戰鬥。
放之於整個地球,放之於所有生命體,會發現《阿凡達》早已超脫了“你我”的二元對立。
從敬畏生命的那一刻開始,男主的一切行為就有了定論。
也許,有人從它看到了戰爭,也許,有人從它看到了曆史。
但它真正洞見的,是這個星球和星球所承載生命的過去,它用事實在述說,真正的正義,不是誰在哪一方,也不是誰屬於哪個族群,而是為了什麼,保護了什麼。
很多人都認為,傑克替納威人而戰,不過是因為他泡了一個納威妞。
但觀眾可能沒注意到,影片中最能代表他立場的一句話,則是他作為人類的時候說出的——
掠奪就是這樣
當彆人擁有你想要的東西
你就視他們為敵人
然後順理成章地把東西搶過來
《阿凡達》最令人感動的精神領袖,其實並不是傑克,而是楚蒂,那個最後時刻將槍頭對準同伴的女機長。
我們看見黑暗,我們可能擊退不了黑暗,但在歸屬之外,我們永遠存在更好的選擇——
親自上場。
其實作為科幻片,卡梅隆或許也是借《阿凡達》,預言著人類未來的某種宿命。
以納威人為第一視角,人類其實是掠奪者,是侵略者,是真正的“外星人”。
當高等級的文明踏入低等級文明的大陸,帶來的會是友好和建交嗎?
幾千年的人類文明史都在說一個血淋淋的事實不可能。
當帶著火槍的英國人踏上美洲大陸,他們做了什麼?
當開著飛機的人類踏上潘多拉星,他們做了什麼?
掠奪,征服,殺戮。
一個搶地盤,一個搶資源。
能首先踏上其他星球的文明,一般都是高等級的文明。
他們能帶來的,隻有災難和毀滅。
這一點,其實和大劉的科幻理念不謀而合。
《三體》中那句振聾發聵的“不要回答!不要回答!不要回答!”不正是提出了這樣的警醒?
“黑暗叢林法則”、二向箔和降維打擊,也絕非危言聳聽。
《阿凡達》中,人類為了威懾納威人,先把推土機開到人家聖地,然後朝著人家家園發射催淚瓦斯,發射燃燒彈,發射導彈。
這種等級困局,怎麼破?
最後傑克想要返回納威人種族的時候,需要征服托魯克。
他從托魯克頭頂上落下,變身成了魅影騎士。
托魯克是天上最可怕的飛獸,沒人敢攻擊它,所以它怎麼會往上看呢?
不管是人類,還是多麼高等級的文明生物,都像托魯克一般。
往下看,遍地螻蟻。
可往往,忽視了來自頭頂上方的危險。
所以人類,還是應該心存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