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此事何須多想?衛仲道這樣的廢人,哪裡配的上我師姐?此事無論如何,我都不會同意,不管老師你怎麼想,信都不會同意的。”
陸信這一路上見蔡邕猶豫不決,加上這事他本身就有錯誤,他也就沒有過於表態。
但如今到了安邑,得知衛仲道的真實情況,陸信的態度自然也強硬了起來。
“道之,茲事體大,不可衝動。”蔡邕生怕陸信一言不合,真對衛家做出衝動的事情,自是忙安撫道“按照當時訂下的婚期,吾許諾的是在文姬二十歲前嫁入衛家,如今時間尚有兩年。”
“既然事情有變,那就再等兩年再議,趁這兩年時間,我們再想想辦法如何?”
“拖延雖非良策,倒也可行。”陸信想想,遂點頭表示同意,按照曆史軌跡來看,兩年後衛仲道小子很有可能要掛掉。
若是到時人掛了,這婚事自然也就吹了,即便到時候衛家不識抬舉,糾纏不清的話,陸信也不介意教教他們。
衛家是雖然是郡望大族,但也不是什麼人都可以得罪的。
就這樣,陸信在安邑城中住了幾天,把絳邑繳獲的戰馬,轉手賣了一千多金,再次獲得一筆價值不菲的錢財。
而徐晃通過這些天的養傷,身上的傷勢也好得七七八八了。
這不在徐晃連日的糾纏下,趙雲也鬆了口,表示可以指點他一二。
雖然未能拜師成功,但徐晃還是格外欣喜的,如今他對於突破化境,可是充滿渴望與執著的。
在安邑城中住了三天,蔡邕最終下了決心,放棄了這次來安邑把蔡琰嫁入衛家的目的。
“道之,這一路上辛苦你了,也耽誤了不少時間,咱們就此彆過,你辭去洛陽,當謹言慎行,不可再如此莽撞。”
離開安邑不久,在黃河渡口之上,蔡邕突然提出分道揚鑣的話,頓時讓陸信一時有些摸不清頭腦。
他不知道蔡邕此舉,是出於自己與蔡琰有了私情,而表達的一種態度。
亦或者是他不希望陸信,與蔡琰在一起。
“老師,弟子知道錯了,但弟子答應你,兩年之內絕對不會與師姐,做出任何違背禮製之事。”陸信想來想去,蔡邕突然趕自己離開,隻怕也就是這個念頭了。
要知道蔡邕向來剛正不阿,想來即便疼女兒,隻怕也絕對容忍不了自己與蔡琰在沒有媒妁之言的情況下產生私情吧。
“道之,為師並沒有它意,隻是為師此次準備回一趟故鄉圉縣,而你此去洛陽,在此渡口分彆,豈不是正好順道?”
蔡邕雖然猜出陸信可能看出了自己的心思,但他還是笑著並沒有承認。
“此去山高路遠,弟子實在不放心,弟子遲些時候去洛陽並無大礙,何不讓弟子護送老師回鄉呢?”
陸信則是還想再努力一次,故而開口請求道。
“不用了,此去圉縣,乘船至濟陽,不日便可抵達圉縣,又何須勞煩你多跑一趟?”蔡邕卻是態度堅決的說道。
麵對蔡邕的堅決,陸信也隻能妥協。
一旁的蔡琰,也是萬萬沒有想到,父親竟然會來這一手,得知即將分離消息,原本低頭不語的她,臉上不由露出一絲哀怨與不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