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大軍閥!
在巢湖居住了一個晚上,陳武、宋謙便被陸信,安排送去了前線。
二人暫時被編入太史慈所部的丹陽營,擔任彆部假司馬。
假司馬相當於是副職,亦或者代理的意思。
但也是秩六百石的官職,從俸祿上看,那可是與縣令平級的職務。
這對於當下的陳武、宋謙二人來說,也算是一步登天了。
然而事實上在陸信看來,二人可都是驍將,鍛煉一段時日,足以擔任一營副將,甚至主將。
這對於陸信來說,絕對是撿到寶了。
廬江城。
麵對陸信各部兵馬,把城池圍了個水泄不通的情況下。
廬江郡守陸康,並沒有驚慌失措,因為這一天,對於他來說,是早已經預料到的事情。
一意孤行的陸康,老而彌堅,抱著與城共存亡的信念。
誰的勸告都不聽,長史周尚這會也早早聽從了侄兒周瑜的勸說,棄官舉家遷移去了柴桑。
事實上自從周尚走後,廬江郡大小官吏走了一半,剩下的一半要麼就是走不了的。
要麼就是對於朝廷死忠的分子,就如陸康一樣的。
不得不說陸康確實是大漢的忠臣,在他眼裡陸信就是逆臣,而他陸康則是皇帝任命的郡守,隻要朝廷沒有讓他放棄城池,那麼他就守土有責,隻能堅守到底。
陸康在廬江擔任太守數年,因為為官清廉耿直,也確實頗得人望,聽說他要死守城池,城中確實有不少百姓,都自發表示擁護。
雖然陸康的堅持並沒有錯,但陸康作為廬江郡守,不識時務,不識大勢,孤城堅守,這就注定了他的結局。
以至於他的長子陸儁、侄兒陸俊都認為這一戰必敗,但陸康駁斥二人道“吾食君之祿,當忠君之事,唯有一死爾,何足道哉?”
麵對陸康的固執愚忠,陸儁、陸俊兄弟也隻能怏怏而退。
“公業,叔父為大漢守節,即便是戰死,那也是雖死猶榮。然我們陸家百口之人,若是因為此戰而喪生,吾等又有何麵目見列祖列宗乎?”
走出郡守府的陸俊,眉頭緊皺,神情嚴肅的看著陸儁。
他們陸家可是世代公卿之家,不說在揚州即便是在大漢天下,那也是高門大族的存在。
現在陸家這一代人,雖然隻有陸康一人擔任郡守,可陸家子弟,出任郡縣官職的人,仍然有數十人。
就拿陸俊來說,就在廬江擔任軍司馬一職。
陸儁如今也有郎中的勳職在身,若不是朝廷紛亂,他隻要赴任至少也是一個縣令。
“季才汝有何想法?”陸儁遲疑看著陸俊,二人年紀相仿,平時關係也要好。
陸俊的兒子正是東吳聲名顯赫的陸遜。
說來也巧,陸康的小兒子陸績,比陸遜還小幾歲,如今二人年紀都尚幼,皆在廬江城讀書。
陸遜、陸績雖然都還是幼孩,可卻都表現出不凡的聰慧。
而在大家族之中,其實都有找相士算卦預測吉凶的慣例。
陸遜、陸績二人在相士眼中,那自然都是天生富貴之命,但再貴的命,也必須要能夠活得夠長不是,半途夭折了,自然也就什麼都沒有了不是。
陸遜的祖父前兩年去世前,就曾一再叮囑兒子陸俊,要照看好陸遜,並言陸遜乃陸家麒麟子,必然是再一次中興陸家之人。
“我能有什麼想法?如今廬江四門被圍了個水泄不通,吾就想帶兒子走,也走不脫啊。”
陸俊帶著情緒說道,之前他就想要帶著兒子回吳郡老家避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