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大軍閥!
坐鎮吳縣多日,加上顧雍、張允等吳郡士紳的協助,吳縣的局勢很快便得以安定下來。
而這時高順、太史慈率部進駐錢塘縣的消息,也送到了吳縣。
陸信遂決定移駐錢塘縣,為收複會稽郡做好備戰準備。
“丁奉、張承現在我把武衛營的三千輕騎調撥給你們二人,現在你們立刻前往廣陵駐紮。”
“協助陳到給我守好廣陵郡,在吾沒有拿下會稽之前,即便是陶謙十萬大軍來攻,你們也要給我守住廣陵,聽明白沒有?”
廣陵郡的戰略位置,對於陸信來說,絲毫不弱於九江郡。
廣陵郡對於陸信來說是戰略要地,對於陶謙來說,同樣是膏腴之地。
廣陵東邊靠海,北麵靠長著長江,盛產鹽業,又是魚米之鄉。
可以說這就是一塊肥肉,誰咬中都絕不會鬆口的。
眼下對於陸信來說,廣陵既然到手,自然需要加派人手鎮守。
但會稽郡則是陸信統一揚州刺史部戰略部署之中重要的一環,接下裡不管會稽太守盛憲,做任何選擇,陸信都必須在元日節前,拿下會稽。
“諾。”丁奉和張承雖然是小將,但跟隨在陸信身旁幾個月,兩小將多少有些曆練了出來。
“定公,你暫時留在吳縣,兼任吳郡郡尉一職,武衛營後部三千兵馬,歸你調遣。負責督運糧草,震懾各縣。”
陸信既然要出征會稽,吳郡自然需要人留守。
之前陸信就任命了趙雲領吳郡太守,但趙雲是他的大將,太守的位置隻是遙領,屬於虛職,並沒有實際管轄權利。
如今顧雍去廣陵接任長史,新長史袁綏還未到任,吳郡這麼大一攤子事務,光靠張允等人陸信自是難以放心。
事實上陸信因為擴張勢力過快,他手中的人才自是嚴重不足,但政所時不我待,雖然明知道這樣急速膨脹勢力,會導致根基不穩。
但陸信卻有不得不擴張的理由。
畢竟揚州六郡在這個時代,出於地域局限,除了偏安一隅,很難有所作為。
要想有所作為,必須迅速統一揚州六郡,然後趁中原大亂之際,拿下徐州、進而進取中原,也就是豫州。
隻有拿下三州之地,陸信才能真正立於不敗之地。
進可奪取天下,退可鯨吞荊襄,成就一方霸業。
否則一旦曹操崛起了,他要在想進取徐州中原,那就為時已晚了。
安排好吳縣留守之事,陸信並沒有等許褚、劉曄回到吳縣,便率領趙雲、周泰二將,領著玄甲鐵騎,以及武衛營一部人馬,日夜兼程趕赴錢塘而來。
說起來高順、太史慈二將從吳縣出發,收複錢塘六縣來,不但收編了近萬士兵,更招納了多位戰將。
其中在餘杭時,高順得到淩操、淩統父子率領的一千部曲投效。
在錢塘時,又得到錢塘豪族全柔、全琮父子率領的兩千部曲投效。
太史慈沿途也接納了各縣豪族率領的部曲投效,並招納了客居江東的徐盛為將。
徐盛祖居琅琊,因躲避戰亂,流落江東,淪為豪族之家的護衛。
太史慈在收複海鹽之時,徐盛投到太史慈帳下,當時太史慈一眼就看出徐向的不凡。
因為徐盛這個雖然年紀輕輕,可武道修為業已達到化境小成,這樣的實力,在一個二十歲的青年身上,足以說明資質驚人。
畢竟是得到名師教授武藝的太史慈,二十歲的時候武道修為,也才剛剛突破化境大成修為。
高順、太史慈屯兵錢塘之際,隨即派出信使,把陸信在他們出發前寫的信函,送去了會稽郡治所山陰縣。
此時的會稽太守盛憲,曾擔任過吳郡太守。
在劉繇赴任揚州牧期間,因為會稽太守唐瑁,是漢少帝劉辮唐姬的父親,劉繇借故罷了唐瑁之職。
而盛憲因為聲名顯赫,劉繇遂暫時委任了盛憲帶領會稽太守一職。
盛憲作為會稽郡人,按照製度也不能出任會稽太守這樣的主官,但由於是暫時代理郡守府事務,所以倒也沒有引起彈劾。
事實上這個時候朝廷,自顧不暇,這樣的事情也沒有人糾纏。
而當初劉繇委任盛憲為會稽太守,也隻是為了拉攏江東士人,並沒有打算長期讓盛憲擔任會稽太守的打算。
隻是劉繇自己沒有想到,他這個揚州牧僅僅乾了幾個月,就兵敗被俘。
還被陸信派人大張旗鼓送到了長安,說起來劉繇入京之後,董卓卻沒有虧待他,反而封賞他擔任了宗正一職。
與他一同被遣送入京的許劭一家子,也獲得了董卓封賞,因為許劭畏懼董卓,在董卓讓他評價他如何時,怕死的許劭恭維道“公大漢公卿,濟世良相也。”
“哈哈……”聽完許劭的評價,董卓撫掌大笑之餘,當場封賞許劭擔任了太史令一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