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撿漏開始,奇珍異寶儘收囊中!
陳勇來到左邊的博古架前,整個博古架都擺放著書籍。
陳勇從中挑出一本相對比較厚的古籍,古籍的表麵有層薄薄的灰塵,陳勇在古籍表麵用嘴巴吹了幾口氣,灰塵就散落在地。
這個間石室常年封閉,空氣也不流通,石室裡也不潮濕,這樣的地方用來保存字畫和書籍是最好的,怪不得鬼穀子會選擇這個地方來藏書。
這部古籍的封麵是重新整理過的,封麵是硬皮紙,翻開封麵,看見第一頁用繁體字寫《山海經》。
陳勇的內心一驚,自言自語的說道“不會是先秦的正版山海經吧?”
山海經有兩個版本,一個是文字,另外一個是圖繪版,兩個版本合而為一才是完整的山海經。
山海經是先秦重要的古籍,也是一部富於神話傳說的古老奇書。
但這部奇書已經消失在曆史的長河中,我現在所看到的都是後人仿製的。
陳勇翻看了裡麵的內容,上半部是文字的,下半部是圖繪的,所用的紙張是麻料紙,還可從字中判斷出,這部書正是先秦的古籍山海經。
陳勇拿著這部山海經手都在發抖,內心狂喜,沒有想到這部消失的奇書,會被鬼穀子收藏了起來。
這部山海經已經不可以用金錢來衡量,世間隻此一部,真正無價之寶。
陳勇把這部山海經放了回去,不管這些古籍有多麼的珍貴,現在也帶不了那麼多,隻能先出去,然後下一次進來再把這些東西帶出去。
陳勇看到山海經旁邊,擺放著一本小冊子,順手就拿了起來。
這本冊子非常輕,陳勇輕輕的翻開冊子,冊子裡隻有一頁紙張。
這一頁紙寫得是行書,陳勇認真的閱讀起來,“永和九年,歲在癸醜,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
陳勇讀到這裡停頓下來,腦海裡一片漿糊,思緒萬千,喃喃自語的道“這不是傳說中的蘭亭序嗎?它不是跟隨唐太宗李世民一起下葬了嗎?李世民的墓沒有聽說過被盜過?不然王羲之的蘭亭序怎麼會出現在這裡?”
陳勇開始懷疑起這冊蘭亭序是假的,但不管從哪一方麵來看這一頁確實是王羲之筆跡,他的字無人能仿,以陳勇兩世為人的經驗絕對不會鑒定錯的。
陳勇把這一頁324個字看了一遍又一遍,這可是公認的天下第一行書,內心感慨萬千,鬼穀子就是鬼穀子,這種絕世重寶也能搜集得到。
陳勇把這個冊子小心翼翼的放進背包裡,他要帶出去好好的研究一番。
陳勇看到博古架中間有一排書籍很特彆,這些書籍好像是很新的樣子,應該是很少翻閱過。
如果書籍經常翻閱紙張就會發黃。
陳勇從中拿出一部,這部書封麵寫著《鬼穀子》,陳勇認真翻看起來,這是一部手抄本,但與流傳下來的鬼穀子這部書的字體是一樣的,書中最後還注明,是王詡在宋朝1000年重新整理的,也就是鬼穀子本人重新整理的。
這是一部完整的鬼穀子,總共有二十一篇,這部書陳勇前世還研究過,那時候是不完整,少了第十三和第十四篇,陳勇翻開第十三篇轉丸認真的閱讀起來。
陳勇閱讀完轉丸和胠亂這兩篇,然後把這部書放了回去,又拿出一部書來。
這一部是《本經陰符七術》,陳勇疑惑不解,這部書不是歸納的鬼穀子裡麵嗎?怎麼會單獨分出來另成一本呢?
陳勇翻開書本,認真的閱讀起來,原來這部《本經陰符七術》是解注版,是王詡鬼穀子在唐朝末期時所重鑄的。
陳勇把這部書放了回去,發現旁邊有一套第1至26的書本,這一套書幾乎擺滿了一層,陳勇從第1部開始看了幾頁陳勇就被這部書深深的吸引了,從精神和感觀上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陳勇強忍著不敢再看下去,再看下去可能一輩都不會想著出去了。
這是一部鬼穀子399歲時開始創作的巨著,也是鬼穀子,感悟天道輪回大有所成的時候。
鬼穀子把他的感悟寫了出來,留給在四陰神穀裡的後代,讓他們去修道。
這部書從人的出生寫到修道大成,這是一種漫長的過程,想要修成大道,就必須經曆過無數的磨難,還要天資聰慧,方能感悟其中的奧妙,每個人的感悟不同,所修的道也不同。
陳勇在想,看來鬼穀子不是死了,而是修成了大道飛升去了;這一整套書要是流傳出去,可能會引起天下大亂,人人都會參與修道,不務正業;人人都想追求長生不老,每個朝代的皇帝都在秘密的尋找長生不老藥,何況是平民百姓,更加經不起誘惑。
但陳勇現在不想,就算要修道也把所有的事情處理完,或者到晚年退休時再來參悟也不遲,不然心中有大多牽掛,到頭來可能修的不是道了,可能把命都修沒了。
陳勇下定決心不再去理這套書了,他走到另一個博古架前,這個博古架擺放的大部分都是字畫,最下方一層擺放的全是一卷一卷的竹簡。
陳勇對這些竹簡不感興趣,主要是現在沒有時間去一一查看。
陳勇發現一卷有兩條卷軸的畫卷,這卷畫卷比一般的畫卷要厚上好幾倍,以陳勇的經驗來看,這卷畫卷最少有5米長。
陳勇從表麵可以看到,這卷畫卷用的是絲絹的絹本,這麼長的絹本會是什麼畫呢?難道是敦煌的絹畫?
陳勇沉思了一會,覺得還是打開來看看再說。
他解開捆綁在卷軸兩頭的綢帶,左手按在左邊卷軸上,右手扶在右邊卷軸上輕輕的往外推動。
首先看到的是發黃的絹紙,絹紙上畫著一男一女,形象生動,畫中左邊還有一句題詞,陳勇讀完了題詞心裡咯噔一下,這不是女史箴圖嗎?
陳勇急忙的加快了速度,認真的查看起來,這一卷絹畫內容有十二段,分彆貼在綢布上,整條卷軸長六米長,每一張畫長38,高有25。
這是東晉顧愷之創作的絹本繪畫《女史箴圖》。
相傳顧愷之的《女史箴圖》已經消失在曆史的長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