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撿漏開始,奇珍異寶儘收囊中!
在眾人的合力幫助下,過年的獎金和個人獲獎的獎金,還有過年的禮物,很快就發下去了。
忙完一切,已經是下午4點多了,陳建武就叫廚房的開始上菜,科研基地的年夜飯就開始了。
陳勇帶著陳建武,陳建斌,沈夢如,燕飛雪和魯東等人,每一桌都去敬酒。
敬酒的時候以陳勇為主,他喝多少酒都沒有問題,所以跟科研人員碰杯時,陳勇都是一杯見底,把杯中的酒全部都乾了。
燕飛雪和沈夢如幫忙倒酒,陳建武和陳建斌,還有魯東三人都意思意思的抿了一下酒杯。
敬完酒以後,陳勇等人就匆匆的的離開,他們還要回去招呼客人,同時準備家裡的年夜飯。
回到彆墅區已經下午5點多了,彆墅區門口已經貼上了對聯,大門兩側擺了好幾十個比人還高的橘子樹盆栽,橘子樹上掛滿了印著各種吉祥圖案的紅包。
眾人往彆墅區裡走去,彆墅區裡麵,時不時還傳來鞭炮的聲音,到處張燈結彩,家家戶戶都忙著準備年夜飯,一陣風吹,還飄來飯菜的香味,年味十足。
陳勇等人回到家的時候,彆墅的大門和整棟房子的門上,都貼了對聯,同時還掛了燈籠。
彆墅院子裡麵成群的坐在一起聊天,傳來陣陣的歡笑聲。
1樓大廳裡,陳鎮東七兄弟和其他的長輩,正忙著給沒結婚的少男少女發利是,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紅包。
陳勇的家是正正宗宗的客家人,發紅包是客家人在過年時的重要禮儀。
在一些家庭中,大人們會在除夕夜開始,將紅包發給未成年的子女和孫子女。
這一習俗表達了長輩對後代的關愛和祝福,也希望孩子們在新的一年中更加健康、快樂和幸福。
客家人的紅包,不管是爺爺奶奶給孫子的,或者是叔叔給親侄子的,他們的紅包最多的都是百元錢,有些人是一百塊錢,還有些是二三十元錢的紅包,街坊鄰居之間老人家給的紅包都是五元十元一個。
客家人叫紅包做“利是”,主要是利利是是的意思,大家“利是”一下,意思一下就可以了。
客家人發紅包講究的是禮尚往來,講究的是討個好意頭,並不注重紅包裡麵的錢多少。
陳勇和沈夢如,燕飛雪,黃東,葉辰,羅皓,甚至羅成武等人的手裡都收了一大疊紅包。
特彆是黃東和羅皓兩人,看著手中的紅包,眼角都濕潤了,但臉上卻露出滿足的笑容,一副很幸福的樣子。
他們因為家境的原因,從小到大加起來都沒有收過這麼多紅包,這怎麼不讓他們感動?
他們倆一邊收紅包,一邊打賭,看今天晚上誰收的紅包最多。
6點多的時候,陳建武就開始招呼眾人落座,今年的年夜飯就要開始了。
客家人的年,其實早在農曆十一月就開始籌備,準備年貨,炒粄皮、炸豆腐,購買雞鴨魚肉、香燭爆竹等。
傳統意義上的年是從小年(年廿四)開始,俗話說“年三夜四,不再勞作”,小年這一天,婦女開始準備過年期間需要用的柴草,會掃屋,除舊迎新,洗抹家具,整潔乾淨迎接新年。
年廿五就是“入年架”,即北方地區所說的“年關”。
其間,大人不再打罵小孩,告誡小孩說話要多說吉利的話。
年廿七、年廿八,外地工作的人陸續回家,本地人沒做完的工作也留待明年,這時家家戶戶會磨豆腐,大多數家門口的小魚塘,也基本全部放水捉魚。
客家人的大年三十,大夥兒會一早起床,用糯米粉煮成漿糊,忙著貼春聯、貼窗花、貼門神。
有些人也會穿新衣、敲銅鑼、拜祭祖先,祈禱來年幸福。
除夕這一天,大部分人家庭,中午隨便吃一點米粉之類的東西,墊墊肚子,而後準備年夜飯。
年夜飯也叫團圓飯,是一年中最豪華的晚餐。飯桌上必須有雞、鴨、魚、肉圓,還有釀豆腐,客家人常常把一種紅曲米加進菜裡,把菜染成紅色,如紅燜豬肉、紅豆腐、紅肉圓等。紅曲米在中國已有上千年的曆史,是一種天然紅色素,寓意“紅紅火火”。
吃年夜飯前放爆竹,飯後家長會為小孩包“壓歲錢”,希望孩子們健康成長,既是祝福也是希望。
小時候覺得過年是最有趣的節日,點爆竹看煙花,不用做事還能開心一整天,更彆提還能收“利是”。
年夜飯結束後,沒有沐浴的人趕緊沐浴。當天晚上,燈不能熄,被稱作“照歲”,除夕夜是要守歲的,窗外的鞭炮聲一直沒斷過。直至深夜12點,客家人會打開大門迎接財神,辭舊迎新,展望來年。
陳勇和沈夢如被安排到和爺爺陳鎮南七兄弟一桌,同桌的還有陳建國,陳建斌,陳建國三兄弟。
其餘的人都安排到彆桌去了。
燕飛雪,葉天龍一家,羅皓叔侄兩,黃東,曹文華一家,還有沈夢茹的保鏢和司機同一桌。
今天晚上的年夜飯足足擺了20多桌,單單陳勇一大家族就有好幾百人。
年夜飯吃了一個小時才結束。
要不是村裡麵有很多人來拜年,這頓年夜飯恐怕最少要吃到深夜時分。
幾乎整條村的男女老少都來到陳勇家拜年,他們每個人手裡都拿著大包小包的禮物,都是來感謝陳勇的。
感謝陳勇給鄉親們的生活帶來巨大的變化,讓鄉親們都住上了彆墅,讓村裡有勞動能力的人都進了廠裡上班,有一份穩定的收入。
陳勇原本想拒收鄉親們的禮物,但又怕辜負了鄉親們的一片好意,隻好收下了。
但陳勇沒有白收鄉親們的禮物,陳勇還給每個人都回了一個大大的紅包。
陳勇還特彆給一些年長的老人,家庭比較困難的人,都發了一個大紅包。
陳勇一一送走了鄉親們之後,又有20多名年輕人來找陳勇玩。
這些年輕人都是村裡的,也都是陳勇小學同學,有的同學在上初中的時候也被分到同一個班級。
整個村子裡的人都姓陳,也都是同族的,除了同學還可以說是堂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