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災難片中艱難求生!
而且新出來的糧食打成大米吃起來也非常好吃,他也很喜歡。
村裡的田地很多,但是就在村裡的人又不多。
村裡人看不得田地荒廢,很多都是直接把田地讓給就在村裡的人種著。
如果他們要回來,或者國家有什麼政策,田地還是原本那些人的。
而那些就在村裡的人看著田地荒廢也心疼,所以都儘量種下來。
到了收成的時候,糧食就有些太多了,哪怕有些人想把糧食給城裡的孩子送過去,他們也沒能力把這麼多糧食背到城裡去。
並且背到城裡去又有什麼用呢?
直接背稻穀去?
他們去哪裡碾米?
城裡有碾米站麼?
背大米去?
多了長時間吃不完就長米蟲,少了家裡的糧食還是多。
也不能隨時一趟一趟為了幾十斤的米,坐一兩百的車送過去吧。
有這錢都能在城裡買不少米了。
也不能太給孩子添麻煩吧?
隻能每次新糧下來,給孩子送些去,或者讓孩子回來拿點吃。
新米總要好吃一些,讓孩子嘗嘗。
其他的除了留出自己吃的,就都賣給收糧的販子。
對比其他專業種糧的地方,他們這點收成又算不上什麼了,所以國家也不會來收這麼點糧食。
就隻能賣給販子了。
至於價格嘛,糧食價格始終不好,所以也賣不了多少錢。
聽人說了糧食價格,劉宏瞬間有些心動。
這價格這麼低?
劉宏乾脆決定自己就買一些自己吃。
在知道劉宏想買稻穀自己留著吃時,村裡人給的價格又低了不少,劉宏當即有些不願意,本來就價格低,才一塊多點一斤,現在給自己的價格都一塊以下了!
聽了他們的解釋,劉宏這才明白,販子來收,都是收晾曬乾了的稻穀,劉宏這要的是直接從地頭拉回去的。
拉回去還要自己晾曬,價格自然要便宜一些。
聽到他們這麼說,劉宏才稍微安心了一些。
他買了1000多斤稻穀,估計晾曬入倉以後就是一千斤左右。
直接買了自己門前一塊田的總產量。
說好劉宏自己收回家晾曬,那家人立馬幫劉宏把稻穀搬回劉宏自己家,還幫忙搬上了樓頂。
晾曬以後,也方便直接收入糧倉裡。
這房子是有糧倉的,這是是當時外公外婆修房子的時,考慮晾曬的問題專門留的。
頂樓晾曬後,從頂樓樓梯下去,樓梯的轉角處專門留了個地方做一個糧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