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想死卻不小心無敵了!
空見考慮的不是自己,而是整個集體。
他顯得很糾結。
“佛子曾經說過,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尊佛,每個人都有成佛的可能,眾生是佛,見性既佛,若我等此刻見死不救,那是否對得起心中的那尊佛呢?”
覺遠有著不同的意見
佛門與仙門的等級森嚴不同,佛門喜歡耍嘴皮子,喜歡辨法,喜歡凡事都要先論一論,講一講道理。
所以覺遠並不會盲從空見,反而提出了不同的意見
他問道:
“若是佛子不在,我們來大乾的意義是什麼?”
“小僧想要問問長老,難道我們還要回歸西土嗎?就這麼一事無成,灰溜溜地回去?”
一句話,仿佛戳中了空見的內心弱點。
他的臉色一下子變了。
“不,我們絕對不能就這樣回去!”
二人對視一眼,都想起了自己此行的使命。
與其說他們是來東方弘揚佛法的,倒不如說他們是一批背叛者。
沒錯,就是背叛者。
當然,他們自己不會這麼認為,他們覺得自己才是掌握真理的人。
時間回溯到,覺遠剛剛回到尼羅國的時候。
他帶著李易傳授的《般若心經》,以及大乘佛法的概念,滿懷興奮地向眾人宣揚。
他本以為,所有人都會如他一般,如獲至寶。
但他太天真了。
守舊思想這個東西,是最難以被打破的。
佛門修行了不知道多少年的小乘佛法。
他們幾乎從生下來開始,腦海裡就已經深深植入了小乘佛法的概念。
這個時候,覺遠帶回來了大乘佛法,想要獲得他們認可,這怎麼可能?
幾乎就在聽到的瞬間,就引得他們本能的排斥。
至少一半的人,聽都不聽,也不會想著去了解,直接大聲斥責覺遠,說他大逆不道。
然後,還有許多人,倒是聽了,了解也了解了。
然後,便意識到大乘佛法與小乘佛法完全不同,在某些方麵,甚至可以說是截然相反。
小乘佛法認為,世間隻有一尊佛,人人都應該尊佛。
但大乘佛法認為,每個人都可以成佛,眾生是佛,見性即佛。
就憑這一點,就已經稱得上是顛覆了。
更彆說其他內容了。
離經叛道,歪理邪說。
這些大帽子,瞬間扣在了覺遠頭上。
這就是李易預想的畫麵。
覺遠以為自己回去弘揚佛法會獲得成功?
彆鬨了,他鐵被噴死。
但是李易算錯了一點。
那就是在自己念誦《般若心經》,給覺遠傳授大乘佛法的時候。
尼羅國的佛寺之中,出現了異象。
並且還不是普通的異象,而是已經到達了驚天動地的級彆。
這些異象的出現,本來就讓不少佛門高僧心生懷疑。
他們能夠感覺到,異象之根源,來自於東方。
如今覺遠帶著大乘佛法歸來,無異於印證了這一點。
原來異象之所以出現,是因為大乘佛法的誕生啊!
所以,不少佛門高僧,反倒是對大乘佛法產生了興趣。
空見就是其中一個。
他帶著批判的心思,去聆聽大乘佛法。
若是覺遠不拿出點東西來,肯定說服不了他,但是很不巧,覺遠手上真的有東西。
他當眾吟誦了《般若心經》。
瞬間帶給空見難以形容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