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順滅清1644!
就在北方各地兵鋒四起,激戰正酣的時候,相對而言,長江以南各省卻安寧得異常詭異。
這裡老百姓的生活似乎並沒有發生什麼太多的改變,隻是偶然聽說大明丟了北邊,南京還換了個皇帝,明年就要改元了。
不過,這些和小老百姓有什麼關係呢?皇帝又不是自己家的,換就換唄!稅還不是得照樣繳,糧還不是得照樣交?
若是真說有什麼明顯的變化,那便是又有傳聞說明年又要加稅了,官府裡的那些老爺們也更加麵目可憎了。
南明小朝廷的落魄大臣史可法此時正在鳳陽祭告皇陵,心中有股說不出的難過——山河破碎,國不完國,家無完家,自己卻毫無救國之法。
自從黃得功、高傑、劉澤清、劉良佐等人憑借著擁立之功進封了侯伯之後,武將擁兵自重的趨勢已非常明顯了。
就是世守武昌的左良玉,雖然沒有參加擁立新帝的定策,但是倚仗著自己兵多將廣,也進封為了寧南侯。
這些軍隊都不在朝廷控製之下,各個將領又囂張跋扈,目無朝廷,如此下去,這天下必然是會亂套的。
“誒,怪就怪自己沒有把握好時機,讓這群賊兵武將白白占了便宜。”史可法駐足於皇陵,心裡想到這些賊寇出身的,武夫出身的,還有北麵逃來的怯懦小人如今一個個權勢滔天,隻得無奈地搖了搖頭,垂頭歎息。
其實史可法還是有點自知之明的,他也知道自己在擁立新帝的過程中犯了大錯。
若是他的立場可以堅定些,決策可以考慮得更加周全些,或許局麵就不會是今天這個樣子了。
但史可法就是這麼一個猶豫不決,心無謀略的人,心懷天下卻誌大才疏,總是想著效仿古聖賢人,貫徹“中庸之道”,左右都不得罪,前後都照顧好,可是每每卻適得其反,總是落得個裡外不是人。
史可法確實是忠臣,也確實是好人,但是能力也確實太差了,身為南京官員之首,又因為老師左光鬥的關係,和東林黨人有著莫大的聯係,若是可以加以利用,本來是可以立於不敗之地的。
可如今,自己一番折騰,昏招迭出,居然在這次擁立新帝的過程中大權旁落,實在是不可思議,要知道,史可法麵對的不過是一群隻會窩裡橫,隻會在殿上咆哮的庸人罷了。
就是這樣,他也鬥不過!
在擁立之爭中失敗後,史可法也自知大錯已經鑄成,本來還想以一己之力挽回。可惜,在他同時失去了軍隊和皇帝的支持後,原先南京朝廷的最高文官,眾望所歸,這時候已經是牆倒眾人推了。
可是誰能想到,史可法居然直接上書建議弘光帝以馬士英出鎮督師,監督節製江北四鎮,企圖以此奪回權力。
他此舉本來是想要製造對立,以此爭取江北四鎮兵馬的支持,同時將馬士英外派,使其不得進入內閣參與國事,遠離權力中心。
可是,史可法想到了開頭,卻沒想到結尾。他的建議得到了弘光帝的批準,隻是人選稍微換了一下,派去江北監督節製四鎮兵馬的人,由馬士英換成了他自己。
儘管朱由崧跟明君一點邊都沾不上,整天隻想著享樂,可但凡是個正常人,都會做出同樣的任命。
試問有誰會放著一心支持自己上位的人不用,偏偏要去用反對派呢?
而且,這還是一個曾經寫信列出自己七宗罪的正直的人,讓他掌握內閣,萬一哪天又覺得自己不對了,來個清君側,正君心,那還得了?
“誒……如今便也隻能如此了,暫時就如此吧!”史可法一麵往皇陵外走,一麵連連歎息,至於到了揚州之後要怎麼做,他的這顆腦袋,是真的想不出來啊!
史可法也知道,如今自己已經敗給了馬士英,但對方不過是一個一天到晚想著當首輔大臣,掌握最高權利的奸臣,就是他把自己以前列舉皇上不該立的七條理由進呈給皇上的。
隻是,這個小小的南明朝廷卻是黨爭不斷,文、武官員之間互相勾心鬥角、爭權奪利。
東林黨人與馬士英、阮大铖之間的矛盾日益激烈,武官擁兵自重,獨立掌管著駐地的財稅收入,已然成了割據一方,不聽朝廷號令的軍閥。
局勢如此糟糕,朝廷卻如此混濁不堪,以至於朝中已經有不少賢臣有意辭官歸隱,不願再參與國事了。
若不是如此,自己如今也不至於要去統帥軍隊,去鎮守淮、揚兩地啊。
史可法越想,心情越壞,內心也更加掙紮,他甚至也想過退隱,可是掙紮過後,他隻能在心中安慰自己“當前賊寇猖獗,已經到了不得不剿的時候,自己也該為國儘力,替國平賊了,即使身死,也無怨無悔!”
他是知道的,所謂的江北四大兵鎮,所謂的幾十萬大軍,真正能用的有多少呢?有多少是沿途征的壯丁,裹挾的潰兵,收攏的土匪山賊呢?
平賊?收複失地?哪裡有那麼容易,可是國家到了這個地步,他史可法不站出來,誰站出來北伐平賊呢?
這個世界的滿清被李來亨阻擋在了北京—天津一帶,南明小朝廷此時隻處於大順朝廷的壓力之下,史可法,馬士英為首的南明諸臣自然是以順朝為自己的最大敵人的。
不過,他們也知道自己的力量不足。隻是,他們想到的策略不是動員民眾,整頓軍務,加強軍備,而是“聯虜平寇”,寄希望於借清兵滅賊。
這便是南明小朝廷諸臣無能的體現了,他們此時居然還以為是吳三桂借清兵為崇禎皇帝報仇,清兵才會入關的。也正是因為如此,才會有那次驚得多爾袞以為是陰謀,對吳三桂的匪夷所思的封賞。
當然,這些聰明人們也打著自己的小算盤——借助清朝的力量,首先剿滅流寇李自成勢力。至於之後有什麼打算,那就後麵再說吧,大不了就是劃江而治,總是他們還是朝中大臣,朝廷還有江南財賦。
如果換了朝廷呢?換了就換了,反正是朱家的朝廷。
如今已經祭祀完了皇陵,史可法走出皇陵,他自然很清楚自己現在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借機上書弘光帝,再試最後一次,勸其做一個賢明的君主。
在此之後,就是去揚州組織北伐了,殺賊平亂這樣的事情史可法是做過的,李自成是亂臣賊子,是大明真正的心腹之患,真正的敵人,必須立即解決才可。
至於韃子,可日後再徐徐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