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順滅清1644!
經過田見秀,袁宗第,劉芳亮這些地方“哭窮討薪大員”的出言襄助,李來亨大抵上完成了自己計劃中最重要的兩個部分“發行國債券“和“政統解釋權”。
一個是為了日後的產業,另外一個是為了日後的思想,可謂是李來亨下的最重要的兩步棋。
如今,軍需錢糧,發行國債券的問題算是得出了一個大概的結果;關於政統的問題,李來亨也了一個契合李自成想法的啟發。
當然,隻是結果和啟發罷了,事情並不會立即就能得到解決,時間,還得繼續等待時間。
之後,會議還就“科舉該考什麼”的問題,“地方官員的考核”問題,”土地租稅的征收”問題,以及是否要加快建立完善的驛站係統等問題進行了卓有成效的討論,也取得了積極的進展……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軍事問題。隻有保持軍事優勢,其他的一切才能正常進行。
就像國債券,如果打贏了,不止北方的商人搶著買,南方的商人鄉紳自然也會搶著買,這是毋庸置疑的。而且,就算他們不買,大軍一到,往下一攤派,刀一架到脖子上,最終的結果還是一樣的。
現如今大順的注意力都在南邊,隻要糧食和軍械一到,便可立即開拔南下,一舉攻破南京,滅亡南明政權。
隻是,關於南邊各省的具體處理方案和對策,眾人還是經過了好一番討論才最終決定了下來。
最基本的原則自然是要快。現如今糧價雖有回落,但一個精銳士兵要保持戰鬥力,一個月包括軍餉和各類軍需在內的損耗在五兩銀子以上,二十餘萬大軍,一個月就是上百萬兩銀子,要是打個半年,國債券就白發了!
而且,北方的局勢也不能鬆懈,滿清還有六七萬大軍,還是得儘快騰出手來解決的。所以南方各省,不必打的地方自然不打,該打的人還是要堅決打的!
其實這個時候南明政權明麵上的主力軍就隻剩下兩支了。
一支是白旺,袁宗第和劉希堯三大營九萬大軍應對的左良玉部,部署在湖廣,江西一帶,號稱二十萬大軍,算得上是當前南明政權中實力最強的野戰部隊了。
但是,在李來亨的記憶中,這支號稱二十萬大軍的部隊,其實真正的能戰之兵不足五萬,野戰能力麵對大順軍更是和紙糊的一樣。
彆說是白旺,袁宗第和劉希堯率領的士氣正盛,銳不可當的三營九萬兵馬,在原來的曆史上,就是李自成從西安潰敗之後,所剩的兩三萬敗兵,左良玉都不敢打,燒了武昌城就順江而下,去江南“清君側“了
所以,這三營九萬大軍也不是為了對付左良玉的,集結那麼多兵馬是為了控製西南各省的。
白旺在三人中算是治理能力最強的,李自成自然安排他率軍直下兩廣,一方麵是解決兩廣中最有可能抵抗的廣西軍隊,雖然數目不多,但是戰鬥力還是不容小覷的,加上廣西土司眾多,沒有幾萬大軍恐怕難以威懾。
當然,最主要的目的還是控製廣東,廣東雖然沒有什麼有效的抵抗力量,但是外貿發達,若是繼續維持和葡萄牙人的貿易關係,不隻是可以解決相當一部分財稅問題,還能繼續請葡萄牙人幫忙鑄炮造槍。
袁宗第的軍事才華出眾,又善於安撫人心,三萬人馬奪取湖廣南部之後,按計劃是要全軍西進貴州的,貴州隻有一些小軍閥,倒是不足為懼,主要是威懾張獻忠,與李來亨形成南北夾擊之勢。
而劉希堯則是要在左良玉順江而下,和江北四鎮中的黃得功部拚命的時候進占江西,接替湖南防務的同時威懾福建,而福建正是鄭芝龍家族的地盤。
雖然鄭家作為當前東亞地區最大的海盜集團,水師力量不容小覷,但是水師的陸戰能力則一言難儘,而且能戰之兵不過數萬。
當然,這些都不是重點,重點是李來亨還需要鄭家的錢,鄭家的生意,鄭家的艦隊,論起當海盜,做外貿,鄭家可謂是翹楚。
而且,以鄭芝龍的骨氣,壓根不用打,直接收下當狗即可!
而南明政權的另外一支明麵上的主力軍則是“大名鼎鼎“的江北四鎮,當然,之所以大名鼎鼎,不是因為善戰,而是……一言難儘啊!
之前白邦政和董學禮兩支部隊僅僅數千人沿著大運河南下的時候,明軍就唯恐大運河成為順軍進兵南直隸的通道,於是到處扒開水閘,堵塞航道,企圖以此阻滯順軍南下的步伐。
雖然說這回大明的軍隊終於辦了一回順應民心的事情,使得大運河兩岸的地主、農民得以把珍惜的灌溉水引到自家地頭,但是這一舉動也使得原本就因為嚴重的旱災而多處枯涸的大運河徹底沒了用處,大順軍沿著運河南下的事情自然也行不通了。
可是,儘管大運河沿線曾經兩次遭到入關清軍的殺掠,過去這些年又爆發過多次民變,運河漕工的人數已經大大減少,但是大運河作為明帝國的經濟命脈,仍舊是無數人謀生的依托。
此次明軍大肆破壞大運河,還是導致了數以萬計的漕工失業,既然沒有失業了,沒有飯吃,那不可避免地就得造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