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順滅清1644!
鼇拜順利從蓋州撤退之後,一路上除了炸路就是殺人放火,一直到海州南部的塔山鋪才罷休。
這也不奇怪,不止是滿清做這樣的事情不奇怪,十七世紀的任何一支軍隊,在撤退的時候,做這樣的事情都不奇怪。
在原來的曆史上,左良玉這個明軍的軍頭被李自成追著打的時候做過,李自成潼關戰敗,被清軍追著打的時候做過,孫可望,李定國麾下的大西軍被豪格追著打,敗退重慶的時候也做過……
左良玉的部隊做這樣的事情是常態,朝廷不發錢糧能怎麼辦,大軍靠信念打仗?
李自成做了皇帝之後,是把自己的命當命,彆人的命不當命,為逃命,無所不用其極。
孫可望和李定國一路潰敗,在無錢無糧的時候,根本管不住自己的手下……
而清軍,屠城,殺人就好像是沒有理由的一樣,敗了屠,勝了屠,活生生屠了幾千萬,為所謂的“康乾盛世”打下了一個紮紮實實的基礎!
這就是十七世紀的兵,十七世紀的百姓,十七世紀的人……
人命,有時候是不值錢的,特彆是窮人的命!
海州的人也是一樣。
自從豪格把海州作為主戰場之後,或者說,自從這場戰爭打起來之後,海州已經失去了一座繁華城市的樣子。
當然,這裡的繁華也是極其有限的,隻不過是作為滿清重點經營的地方,還有聚居了大量的滿清人口,附帶了許多的漢人奴隸和包衣,才使得這裡有了所謂的“繁榮”景象。
隻不過,現在,所有的人,無論男女老幼,全部都征發服徭役了,那些老弱病殘,幾乎已經全部餓死了。
滿清物質匱乏,各大旗主,貴胄不肯為了大清犧牲,那就隻能是普通的旗丁和奴隸包衣們犧牲了。
從來都是百姓被迫具有大無畏奉獻精神,就沒聽說過有權有勢的人犧牲過。
在滿清,也一樣!
不死一些人,不把那些沒用的人餓死,怎麼省得出足夠的糧食供應大軍?
而那些稍有體力的,或被征發入伍,作為輔兵肉盾,或被征發到了塔山鋪,析木城,牛莊驛這些重要的地方修築工事,或被轉移到了盛京城和海州城內,到作坊去打造兵器……
在這些徭役民工的努力和奉獻下,滿清大軍的工事確實異常牢固,駐紮的海州的滿清大軍在豪格率兵來援之後,也達到了五六萬的規模,其中,滿清旗兵兩萬五千以上。
而他們,被強征來的那些人,隻不過是剛剛能不被餓死罷了!
但是豪格的心裡還是不免有些擔心。
自然不是擔心這些螻蟻,而是那些手握重兵,錢財和糧草的旗主貴胄們,他們到底怎麼想的?
好在滿漢是國仇,他們就算想倒戈也沒那麼容易,但是為了保存實力,這些人極有可能出工不出力。
阿濟格用十五個牛錄收買了,隻要他能在廣寧牽製住順軍的東路軍,那日後再好好收拾他,至於所謂的約定,所謂的規矩。
這年頭誰講規矩,誰守約定,特彆是阿濟格這種蠢貨,不殺日後會更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