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被曆史丟棄的碎片——文明遺落篇_世界未解之謎全知道_思兔閱讀 
思兔閱讀 > 曆史軍事 > 世界未解之謎全知道 > 七 被曆史丟棄的碎片——文明遺落篇

七 被曆史丟棄的碎片——文明遺落篇(1 / 2)

世界未解之謎全知道!

■蘇美爾人之謎

西亞地區是人類最早走入文明社會的地區之一,蘇美爾人則是最先在西亞創造輝煌遠古文明的民族。然而,這一與周圍民族截然不同的民族,究竟來自何方?

兩河流域文明時代最早的居民是蘇美爾人,他們在公元前5000至公元前4000年期間就來到這裡,並且創立了輝煌的兩河流域文明。

1835年,位於現今伊朗的克爾曼沙阿東的貝希斯屯浮雕石刻文字吸引了英國軍官羅林森的注意。此後,德國哥廷根大學希臘文教授格羅特芬德釋讀了一篇銘文中40個楔形文字中的八個字,運用這八個字讀出了石刻上三個國王的名字。1848年到1879年,歐洲人雷雅德在庫雲吉克附近挖掘出亞述帝國首都尼尼微絨的遺址,龐大的宮殿、寬闊的馬路、堅固的城牆讓人驚歎。他們共發掘出兩萬多片刻有楔形文字的泥版和五萬多件各式文物,這些重大發現為進一步了解兩河流域古代文明打下了基礎。

1899年,考古學家科爾維德在卡色爾堡遺址的土丘上發現了巴比倫城遺址。“巴比倫”本意為“神之門”,經過考證,這是古代兩河流域的最大城市,曾經是巴比倫王國的首都。後來,另一位考古學家發現了一個更加古老的文明遺址——蘇美爾文明,起源於公元前4000年左右。這些考古發掘有力地證明了兩河流域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是世界最古老的文明發祥地之一。

根據考古資料推斷,古代兩河流域的文字體係源於蘇美爾。約公元前4000年,蘇美爾人創造了圖畫式文字。到了公元前3000年,這種文字發展成為楔形文字。蘇美爾人通常用平頭的蘆稈在未乾的軟泥版上印刻出字跡,筆道呈現楔形。最初,楔形文字被刻成直行,後來逐漸演變成由左而右、由上而下的刻寫方式。

蘇美爾人已經具備了豐富的天文學知識,他們在觀察月亮運行規律的基礎上編製了太陰曆,將兩次新月出現的期間作為一個月,每月包括29天或30天。全年分成12個月,六個月為29天,六個月為30天,每年計354天,逢閏月加以調整。

然而,開創了輝煌文明的蘇美爾民族卻是一個外來的民族,他們的長相、語言、生活習俗、宗教信仰都與他們的鄰居截然不同。

蘇美爾人喜歡在平原上堆起土丘,然後在土丘上麵建起神廟。蘇美爾的富人們也常在山頂上建起堡壘或大廈,甚至在蘇美爾人消亡多年後,猶太人來到巴比倫時,仍會看到這些矗立在綠色平原上的奇怪矮丘。這表明蘇美爾人可能原先居住在山林中,後來,他們雖然為了追求肥沃的土地而離開山林,卻並沒有拋棄他們的習俗,仍然在平原上堆築起無數小山般的矮丘。

在蘇美爾人的遺址中,發現了大量圓柱形的印章。它們大多由貴重的金屬或玉石製成,印章外壁刻上了精美的圖案和文字。這樣的印章在印度河流域也曾大量發現,這似乎表明蘇美爾文明與印度河文明存在著某些聯係。是蘇美爾文明來自南亞印度,還是印度河文明傳自西亞呢?蘇美爾人的語言與漢語有些相似,含有不少漢語的語音,這是不是表明蘇美爾人來自遠東呢?

還有些人認為,如此發達的文明隻能來自外星球,這一點可以從蘇美爾人的傳說中找到證據。據說,他們的祖先是降落到人間的眾神子孫,從一些古老的史詩中也能發現類似描寫空中飛行的詞句段落。

蘇美爾人究竟從何而來,至今仍未有明確的答案。也許,隨著進一步的考古發掘,我們會對蘇美爾人有更深的了解。

■泰國班清文明之謎

泰國班清文明是一個輝煌的文明,這是一個不可一世的文明。但為什麼史書上沒有一點記載呢?他們的科技之謎又如何解釋呢?

班清位於泰國東北部嗬叻高原,它隻是泰國的一個普通小鎮,是個過去所有的曆史書中都沒有提到過的一個小鎮。一次偶然的機遇,使這個地球上沒有標記、鮮為人知的小鎮班清名揚天下。

1966年,美國駐泰國大使的兒子斯蒂芬·揚來到班清進行社會調查。一天,他路過一個築路工地時,在堆積石料的地方,看到許多被推土機挖出的破損陶器。他被上麵的圖案所吸引,就撿了一個大而美麗的陶罐帶給泰國的嬋荷公主玩賞。這個陶罐雖然已經破損,但在淺黃色的底色上,有一些奇怪的深紅色圖案,也有精確的幾何圖案。這種色彩搭配不但搶眼,還相當賞心悅目,再加上美麗的圖案,使陶器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另外,嬋荷公主注意到這種圖案不同於泰國已發現的任何一種,倒是有幾分像古希臘的陶器圖案。

公主不知道班清有過什麼,但深知這些文物非比尋常。這些陶器形狀各異,最令人驚歎的是一些頸部隻有一根筷子那麼粗的高花瓶,即使是用現代技術也很難做成那樣。古人是怎樣做到的?還有一些粗矮的大缸,上麵有著精致得不可思議的圖案,顯得很不協調。這是為什麼?

嬋荷公主知道,在佛教盛行的泰國大規模開挖墓葬很難得到王室批準,她決定借助國外的力量。她將陶器全部拍成照片並編印成冊向國外發行。圖片發表之後轟動了整個世界,因為在亞洲的其他地方從未見過這樣的陶器出土。泰國怎麼會有這麼古老的陶器呢?

1968年,美國著名的藝術史學家伊麗莎白·萊昂斯把一些陶器碎片送到費城大學的考古研究中心。經碳14測定,班清的陶器是公元前4000年左右製造的,幾乎和兩河文明的年代一樣久。這是令人難以相信的,一般認為,泰國的可考曆史至多隻有1500年。以後又多次測試班清陶片,結果都是一樣。難道班清曾是世界古文明的搖籃之一?東南亞是一個向外流淌文化的源泉?

1974年,在聯合國的資助下,考古人員開始對班清小鎮的古墓葬進行挖掘。開挖的第一天,人們的期望並不很高。很難想象這個人口不足5000人、世代以種稻為生的小鎮會有很悠久的曆史。然而,當挖到五米深時,一種考古者熟知和夢寐以求的土層出現了。這是六層界線分明的墓葬,最深的一層是公元前4000年的,最淺的一層也可追溯到公元前2500年。這可大大地超過了泰國的可考曆史。

挖掘工作愈發不可收拾,每天都有大量的文物被挖掘出來。到1986年,班清挖出各種文物18噸,其中有大量的青銅器和金銀裝飾品,還有一些用象牙和骨頭雕刻的人像,還有用玻璃和次等寶石製作的光彩奪目的珠串。

經過對挖掘文物的測定,這些珍寶至少已在班清埋藏了5000年之久。同時,發掘表明,早在公元前3000年,班清人已經掌握了青銅的冶煉技術。因為這些青銅器的製作年代大約在5000年前,是世界上曆史最久遠的發明。過去的曆史學家一直認為,5000年前的東南亞人還生活在原始的石器時代,而青銅器最早起源於美索不達米亞的兩河流域,冶金術是從西亞傳播到世界各地的。班清的考古發掘,對以往的這種結論將是一個最為有力的挑戰。

最先的研究顯示,這裡的文明起源於種稻,但很快有了作坊工業。早在公元前3000年,班清人已經掌握了冶鐵技術,比中國和中東要早得多。那時,世界各地的文明先發者開始了農耕,有了製作石器的技術。班清人卻已經開始用難以想象的幾何圖案製作手鐲、項鏈、兵器、工具和陶器了。

班清文化不僅是東南亞,而且也很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青銅文化。最初的中東青銅是紅銅與砷的混合物。後來,在接近公元前3000年時,錫取代了砷,青銅就變成銅與錫的合金。據此,有人認為,班清的青銅文化很可能是世界文化的源泉。人們甚至猜想,班清的地下文明也許是人類文明的搖籃之一。

有人猜測,班清的寶藏的發掘還遠未被窮儘,因為這裡有成千上萬個古墓葬,數量之多遠遠超過埃及的帝王穀。這個不知名的文明的地域範圍遠遠超過瑪雅文明,不亞於印度河文明。

那麼,班清的地下到底還有多少古墓、多少珍寶呢?這是一個輝煌的文明,這是一個不可一世的文明,但為什麼史書上沒有一點記載呢?

■摩亨佐·達羅突然消失之謎

摩亨佐·達羅是沙漠中的奇跡,它的發現把印度的曆史向前推進了2000年。在摩亨佐·達羅的文化已到了相當發達的程度時,它是怎樣衰落直至葬身黃沙之下的呢?

摩亨佐·達羅位於巴基斯坦信德省境內,拉爾卡納縣城南20公裡處,距卡拉奇約500公裡,是巴基斯坦著名的旅遊勝地。摩亨佐·達羅的原意是“死亡之地”,它靠近印度河右岸,處在一望無際的信德沙漠中,氣候乾旱,環境荒涼,在很長的曆史時期裡人跡罕至,沒有人知道在黃沙漫舞下竟然埋藏著幾千年前的繁華都市。

1921年至1922年間,考古學家班納吉在印度河乾流的沙丘上,發現了一些“奇怪的史前遺物”——許多古物和兩枚印章。印章上刻著奇怪的符號,有的像牛頭,有的像魚紋,還有的刻畫著大象、羊等形象,這引起了考古學家的注意。幾年以後,印度考古學者又在信德地區的一個佛塔下麵發現了更多的印章,上麵同樣刻畫著許多象形符號。考古學家以這些印章為線索,追本溯源,經過進一步發掘,一個大約建於4500年前的古城遺址終於露出了端倪。這座“被埋沒的城市”,是一個青銅時代的古城遺址。這一發現堪稱古印度考古史上最偉大的發現,因為它直接把印度的曆史向前推進了2000年。

摩亨佐·達羅的突然消失標誌著哈拉帕文化的滅絕,這一過程迅速而乾淨,沒有給後人留下任何可以確證的憑證,甚至連神話傳說都沒有留下。當年繁華的城市,現在僅剩下一片片磚瓦殘跡。一些被發掘出的珍貴文物表明,摩亨佐·達羅的文化已到了相當發達的程度。但是,摩亨佐·達羅城是怎樣衰落直至葬身黃沙之下?摩亨佐·達羅人是在什麼時候遺棄這座城市的呢?他們後來又到哪裡去了呢?摩亨佐·達羅以其驚人的古代文明、神奇的難解之謎,吸引著無數的學者和遊客。

世界各國的許多考古學家、曆史學家、人種學家和古文字學家一直試圖通過發掘出來的古城遺址和大批石製印章、陶器、青銅器皿等文物,揭開古城的秘密。經一些科學家考證,摩亨佐·達羅在公元前15世紀突然消失是由於猛烈的爆炸和大火導致的。1922年,印度考古學家巴納爾季在印度河口的一個小島發現一片古代廢墟。所有跡象表明,這個城市是毀於一次突然的災難。該地區到處是燒熔的黏土和礦物碎片,顯示出一種爆炸和大火的痕跡。巨大的爆炸力將古城半徑約1000米內的所有建築物全部摧毀,還有一個明顯的爆炸中心。在這個中心,所有建築都夷為平地。由中心向外延伸,距離越遠,破壞程度越輕。

古印度詩史《摩訶婆羅多》中這樣描繪“突然空中響起巨大的轟鳴,接著是一道閃電撕裂天空,南邊天空一股火柱衝天而起,耀眼的火光勝過太陽,還有被割成兩半的天空(與通古斯大爆炸相類似)——房屋街道及一切生物都被這突如其來的大火燒毀了……”

另外,印度曆史上曾經流傳過遠古時發生過一次奇特大爆炸的傳說,留下許多“耀眼的光芒”、“無煙的大火”、“紫白色的極光”、“銀色的雲”、“奇異的夕陽”、“黑夜中的白晝”之類的描述。

那麼,大爆炸是由什麼引起的呢?有人說是自然災害,有人說是外星人的飛船大爆炸。然而,這些說法過於荒誕且沒有旁證。

後來,考古學家在摩亨佐·達羅的下城南部的一座房屋內發現了十幾具屍體遺骸。遺骸上留有刀痕,而且橫躺側臥,雜亂無序,有的屍體上還帶著手鐲、戒指、串環等。他們身體扭曲,四肢掙紮,一副痛苦的樣子,應該是遭到了突然的殺害。於是,許多人重新認為摩亨佐·達羅的毀滅是由於外敵入侵,並開始尋找新證據。然而,十幾具屍骨遺骸並不能說明出現了大規模的外族入侵,因而探索摩亨佐·達羅消失的原因仍然前路漫漫。

■被火山吞噬的米諾斯文明

一次火山大爆發消滅了一個古老的文明社會,克裡特王國被人們遺忘了,隻留下一些莫名其妙的傳說……

在愛琴海上有一個名叫桑托林的島嶼,島上有座桑托林火山。公元前17世紀,桑托林火山南邊130公裡有個克諾索斯王國,位於克裡特島城鎮周圍。它曾經創造了燦爛的米諾斯文明,為後來希臘大陸文化的繁榮奠定了基礎。

克裡特島麵積8336平方公裡,是愛琴海最大的島嶼,米諾斯文明的發展主要集中在克裡特島。公元前2000年前後,克裡特島發展到青銅器全盛時期,以島北克諾索斯城為中心,建立了統治全島的奴隸製國家。公元前1700年前後,克諾索斯毀於地震。後來,人們在廢墟上重建新城。新建的米諾斯王宮更加宏偉,而其中的迷宮更是聞名天下。

曾經輝煌的米諾斯文明,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正當鼎盛時期,突然瞬間消逝得無影無蹤,這是什麼力量造成的呢?

考古學家們考證,是火山噴發淹沒了米諾斯文明。公元前1470年前後,桑托林火山大爆發,並觸發了一次駭人聽聞的大海嘯。這次海嘯給地中海地區帶來巨大災難,希臘沿海及其島嶼的居民點均遭摧毀,桑托林火山南邊130公裡的克裡特島上的村鎮蕩然無存,米諾斯文明消失了,克諾索斯王國不複存在。少數生還的人渡海來到希臘伯羅奔尼撒半島東北部的邁錫尼,將米諾斯的文字、藝術、先進的技術帶到這裡,逐漸發展起燦爛的邁錫尼文明。在公元前12世紀到前11世紀時,多利安人南下,邁錫尼文明被毀。於是,克諾索斯王國就成了一個遙遠的記憶,而米諾斯文明也逐漸被人們所淡忘。那麼,米諾斯文明是怎樣的文明?它究竟藏於何處呢?

英國一位考古學家為了揭開這個千古之謎,帶了一支考察隊到克裡特島。經過考證,他們判定該島首府伊臘克林南方七公裡的克諾索斯地下掩埋著一座古城。1900年開始發掘,經過八年的工作,清出無數浮土,一座宏偉的宮殿出現在人們麵前。

米諾斯王宮坐落於凱夫拉山麓,整個王宮依山而建,占地麵積2200平方米。入口位於王宮西南部,進了宮門是一條用石板鋪成的甬道。甬道儘頭,便是中心庭院。它的周圍分布著各種房間,據最低估計,總數也在1500間以上。庭院的東側估計是國王居住部分,有正殿、王後寢室、衛生間、浴室、庫房等;西側有一係列狹長的倉庫;東南角有階梯直通山下。

克諾索斯王宮層層相連,宮室環抱,數不清的門戶和數不清的階梯,加上無數錯雜的小走廊,給人以撲朔迷離的感覺。王宮的建築結構頗具特色,房屋寬敞,室內室外往往隻用幾根柱子劃分。每一組圍著采光天井的房間中,有一個長方形的主要房間,稱之為“麥加倫”,意即“正廳”。以後的希臘神廟,如著名的雅典衛城等,也都沿用這種“麥加倫”結構。

各個宮室和廊道上為數眾多的壁畫,集中代表了米諾斯文明的水平。幾千年前留下的彩繪至今未褪,色彩相當鮮豔。顏料都是從植物、礦物和骨螺中提煉的,且在泥壁將乾未乾時揮毫成畫,色彩滲入牆壁,故能經久保存。

整個克諾索斯王宮給人們留下的是一係列的驚歎,大到整體布局,小到細節設計,無不閃現出克裡特人的智慧之光。在一個8000多平方公裡的島嶼上創作出如此巨大而完美的建築,簡直令人難以置信。

克諾索斯衰落後,以邁錫尼為代表的一批大陸城市強盛起來,曆史舞台轉到了伯羅奔尼撒半島上的邁錫尼。克裡特文明的許多成就被繼承發展。從此,愛琴海文明翻開了新的一頁。

就這樣,一次火山大爆發或其他原因,消滅了一個古老的文明社會,克裡特王國被人們遺忘了。克裡特文明的興亡,至今仍是考古學中令人費解的難題之一,它的神秘麵紗遠遠未被完全揭開。

■埃伯拉文化之謎

埃伯拉人建立了一座像特洛伊一樣的古代名城,他們創造的塞姆語至今無人知曉,但他們的王國為什麼突然在曆史上銷聲匿跡了呢?

1955年,一個敘利亞農民在阿勒頗以南的特爾——馬蒂克村附近的沙漠裡偶然挖出一個用灰色玄武岩雕成的獅子和一個盆子,盆上刻有行軍的武士和宴會的情景。當時誰也沒有想到,十幾年後,就在此地的黃沙堆下,竟然發現了一個從前未為人知的埃伯拉古國的遺址。

1962年,22歲的意大利考古學家保羅·馬蒂埃帶領一支考古隊到敘利亞考察,他們在七年前發現石獅和石盆的地方進行發掘。這裡有一個麵積為56公頃、高出地麵15米的大土包,而在敘利亞平原上出現這種乾燥多灰的大土包是罕見的現象。因此,馬蒂埃推測,這個大土包下或許埋藏著某種人類遺址。

經過長時間的挖掘,1968年,馬蒂埃發現了一塊用玄武石雕成的無頭男人像。人像服飾高貴、儀態大方,約屬公元前2000年時的遺物。雕像的兩肩之間,用阿卡德楔形文字刻有26個字,譯作現代文是“埃伯拉國王伊貝特·利姆把這尊像獻給阿斯特爾神殿。”看到埃伯拉這個名字,馬蒂埃意識到這可能是一座像特洛伊一樣的古代名城。

隨著挖掘工作的進行,1973年,他們果然發現了一個王宮遺址。王宮周圍環繞著又高又厚的城牆,尚有15米長的城牆殘存著。隨後,從遺址裡找到的碑牌證實這裡確是埃伯拉城,亦即消亡了的埃伯拉古王國的首都。1975年9月的最後一天,考古隊在一個房間裡發現了約15000塊泥版文書,又在另外兩間房裡發現了約16000塊泥版文書。這樣大量的泥版文書的發現是史無前例的,一個早已消亡的並沉睡在地下幾千年的文明古國的神秘麵紗被緩緩揭開。

埃伯拉楔形文字是最古老的,是蘇美爾楔形文字演化為阿卡德楔形文字的過渡文種。專家們花費了很多精力,終於將其主要內容譯編出來。從埃伯拉大量的泥版文書中可以看出,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一段時間裡,埃伯拉曾是中東最強大的國家之一,到公元前2300年前後達到鼎盛。當時它是一個擁有26萬人口的大國,文化發達,商業繁榮,國勢強盛。埃伯拉王國為了控製幼發拉底河流域,與當時另一大強國阿卡德進行過戰爭,結果被阿卡德國王薩爾貢一世打敗,埃伯拉城一度被攻占。數十年後,薩爾貢之孫那拉姆·辛再度攻下埃伯拉城,並將包括王宮在內的整個城市付之一炬。此後,埃伯拉王國幾經興衰,到公元前1600年左右便在曆史上完全消失了。

初步考查表明,大多數泥版記載了埃伯拉經濟賬目,有些泥版是有關外交關係、王族內部和國內事務、宗教和文化事務方麵的內容。有一塊泥版記載著某個國王有38個兒子,另一塊泥版上刻著“強奸處女者判處死刑”。還有一塊泥版上開列了260座古代城市的名稱,可惜大多數地名至今無法查明。

總之,埃伯拉遺址和泥版文書給我們展示了一個早被人們遺忘的文明古國之粗貌,為我們更多地了解中東早期城市的曆史了豐富的資料,而增進了人們對整個古代世界的了解。特彆值得一提的是,埃伯拉泥版中提到的不少人名、地名、事件與《聖經》中所寫的相同或相似,這大概並非純係偶然巧合。

但是,由於泥版上的一些文字是用一種至今無人知曉的古老的塞姆語寫的,關於埃伯拉王國的很多情況尚屬曆史之謎。究竟埃伯拉人是如何建立起這一繁榮的古代城市的?埃伯拉王國為什麼突然在曆史上銷聲匿跡?埃伯拉人後來的去向如何及他們的後裔是什麼人?泥版上所提到的兩百多個城市究竟有哪些至今尚存?這些都是尚難解答的問題。正因為如此,埃伯拉王國及其文明的確切曆史地位目前還難以估計。究竟它是否是人們所說的“第三個人類燦爛文明的搖籃”,還有待於進一步的考古發掘。

■米諾斯迷宮的傳說

米諾斯迷宮的建造起源於一個傳說,人們也隻把它當做一個傳說。可是,考古學家真的發現了迷宮的遺址,這是真的嗎?

相傳位於愛琴海地區的克裡特島,早在公元前16世紀左右,出現了一個強大的王國,國王米諾斯在流傳頗廣的希臘神話中,被說成是天神宙斯和腓尼基公主歐羅巴之子。

據傳,米諾斯是一個野心勃勃的君主。為了與兄弟競爭王位,米諾斯向海神波塞冬請求支持。波塞冬從海中升起一頭白色的公牛,以宣示他應允了米諾斯的懇求。同時,海神也命令米諾斯將得到的公牛獻祭給他,來證明米諾斯對海神的崇敬。但是,米諾斯的貪欲使他違抗了神祗,因而觸怒了波塞冬。波塞冬決定要狠狠地懲罰他,讓他的妻子在生下幾個正常的兒女後,又讓她產下一個牛頭人身的怪物,人稱“米諾牛”,意即“米諾斯之牛”。米諾斯令代達羅斯為怪物米諾牛建造了一座迷宮。迷宮是一座巨大建築物,米諾牛的住所居中,有很多縱橫交錯的曲折道路與該住所相通。不曉機關的人誤入這座宮殿,不是餓死在暗道,就是成為米諾牛的盤中之物。

起初,人們隻是把它當做一個動人的故事。但在古希臘曆史學家希羅多德、修昔的底斯等人的著作裡,都曾提及米諾斯的名字。後來,德國考古學家施裡曼探索荷馬時代的遺址,發現了特洛伊城。於是,人們開始尋找傳說中的米諾斯王宮。真正解開這個謎團的是著名的英國學者阿爾圖·伊文思。

從1900年開始,伊文思在克裡特島進行發掘。不久,他就在島的北端發現了米諾斯王宮的遺址和大量古代文物,古老的傳說得到了證實。

米諾斯的王宮建在克裡特島北麵的諾薩斯,整個王宮依山而建,總麵積約兩萬平方米,高低錯落有致。中央是一長方形的庭院,周圍環以國王寶殿、王後寢宮,以及含有宗教意義的雙斧宮。建在山坡上的樓房以及儲藏室、倉庫等,總計有1500多間宮室。各建築間利用長廊、門廳、複道、階梯等互相連接,迂回曲折,顯得撲朔迷離,仿佛傳說中的迷宮。

考古學家在米諾斯宮發掘出許多有價值的文物,但使考古學家迷惑不解的是這座宮殿為什麼屢毀屢建、屢建屢毀。究其原因,說法各異。

有人根據廢墟中無火燒痕跡,推測城市可能毀於地震。1966年,美國有一批海洋地理學家在愛琴海地區進行科學考察,發現該區海底裡沉積著一層很厚的火山熔岩。經研究認為,在公元前1480年左右,克裡特島以北不遠的地方曾發生過一次罕見的火山大噴發。因此推斷,可能就是那次火山大爆發所引起的強烈地震和海嘯,毀滅了克諾索斯等城市。另一些研究者認為,王宮在毀壞前曾遭到浩劫。約在公元前1400年左右,克諾索斯的最後一個王宮被毀,此後不複重建。也有些學者則認為,這可能是希臘半島上的邁錫尼人發動入侵的結果。然而,無論何種說法,都沒有得到確實的證明,還有待考古的進一步挖掘。

■邁錫尼文明之謎



最新小说: 奇妙的異世界旅行 絕世唐門之玄武鎮世 疼你入骨寵你入懷 楚江葉傾城 傳說管理局 愛妃已經三天沒打我了 病嬌反派又騙我寵他 追上高冷總裁 非凡人生 大明:開局我就被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