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手後我成了男神!
沒聽過,這個名字太陌生了。
和江夢媛寢室一樣,不少有閒工夫的大學生都看到了自己歌單中出現了這麼一首歌。
點進去聽完發現,唉?挺好聽的,但再一看作詞作曲和演唱的歌手他們又會陷入深深的迷惑。
徐恒和柳伊顏,誰啊?
有人打開百度搜索,結果壓根沒搜到,問了問身邊朋友,也沒聽過這兩人的名字。
有人點進音樂軟件裡柳伊顏的主頁,發現一片空白,隻有起風了這麼一首歌孤零零地掛在她的頭像下麵。
也有人看的是徐恒,同樣是一片空白,同樣一首起風了掛在頭像下麵。
關鍵兩人用的頭像還都是那種很樸素的係統自帶頭像,並非上傳的人臉正麵照,他們長什麼樣彆人都不知道,這更使得兩人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麵紗。
剛冒出來的新人歌手嗎?有點東西啊……
不得不說,起風了這首歌放在07年優秀作品頻出的年代,也是能進前五十甚至是前三十行列的。
這樣優秀的作品僅僅上傳不到兩天,就在各大軟件平台上獲得了超過數十萬的播放量,評論更是達到了六百多條有餘,還幾乎是清一色好評,說這首歌讓自己想到了曾經美好的青春。
要不是網抑雲還沒出來,大概已經有一堆傷情小短詩、小故事放在評論區置頂了。
起風了的迅速發酵也得益於徐恒的營銷手段,從花錢買歌單開始,他又花錢買了五百條新聞。
倒不是那種實體報紙的新聞,而是一些網絡軟件的廣告新聞。
其中包括度娘、新浪、360一類。
這種不成體係的網絡新聞極為便宜,二十塊錢五百字一條,徐恒知道接到單子的人還會繼續下包給手下那些兼職的寫手,大概是七八塊錢一條的樣子,中間商仍然能掙過半的利潤,簡單粗暴。
當然,徐恒對於這些網絡小編沒什麼想法,他們能掙再多的錢,也比不上真正資本的一根毛。
前前後後,包括錄歌,買流量,買新聞熱點,他在起風了這首歌上總共花了兩萬有餘,但這都是值得的,起風了證明了自己的實力,短短兩天就爬到酷狗、qq各大音樂飆升榜前五十位。
熱度的提高,也讓起風了在各大校園間廣泛流傳開來,學生群體仍然是力捧起風了這首歌的生力軍。
他們年齡普遍不超過二十歲,今年“秋天不回來”“愛情轉移”這些歌雖然好聽,但他們隻是跟風去聽的,裡麵韻味以他們的年齡根本無法體會,但起風了就不一樣了,這首歌描寫的就是少年少女之間美好的青春愛情故事,每一個學生都能在裡麵或多或少看到自己曾經的影子,甚至包括那些從學生年代走過來的三四十歲的中年人,也能因這首歌而回憶起過去自己心中的那個她。
一時間,起風了從大學校園開始慢慢起勢,甚至有席卷全國高校的趨勢。
這兩天時間裡徐恒又帶著柳伊顏把金陵基本逛了個遍,寢室那邊對他們說的是自己家裡人來了,跟家人出去玩,實際情況是每天白天跟柳伊顏出去運動,晚上在酒店運動。
到臨走之前徐恒又給她買了點禮物,同時把打印好的失戀三十三天的劇本交給她,讓她好好鑽研,說電影最遲今年底就會開機。
翻看過劇本後,柳伊顏張大了嘴,難以置信問“老公你真準備拍電影啊?”
“不是真的還是假的啊。”徐恒揉著她懷裡的兩隻兔兔說,“你要是有什麼認識的小有名氣的學長學姐都可以幫我介紹下。”
“啊?哦……好。”
九月六號,柳伊顏帶著劇本和大包小包的衣服走了,走的很懵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