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升千戶,驚聞這裡是聊齋!!
第139章城主府欲尋龍君
天河城,長街之上。
夜間。
無數彩燈高掛,整個天河城燈火通明,街麵上人流湧動,顯得很是熱鬨。
左道一行人自天河客棧出來之後,便隨著人流向前。
各式燈籠照的此間如同白晝一般,過往行人麵上皆是掛著笑意。
無數大家閨秀在家人或丫鬟的陪同之下,玩起了猜燈謎的遊戲。
有些書生更是一展才華,在高台之上吟詩作對,引得行人們頻頻側目。
街道兩旁,除卻那些燈火通明的店鋪之外,還有些沿著街邊擺放的小吃攤位,一股股的香氣隨風飄蕩,引得眾人喉頭微動。
即便是一路上從不喜形於色的王朝,此刻眼中也滿是意動的神采。
他自小在幽州長大,那地方可遠遠沒有天河城這般熱鬨。
甚至,幽州之中有太多人吃不飽,穿不暖,繁華距離此處可是差得遠。
馬漢則是在其身旁,衝著街道兩旁的攤位指指點點,評價起了哪家的香味更濃。
王大監陪在太平公主身側,感受著此間的氣氛,麵上的笑意越發的濃鬱起來。
他本就是不支持太平公主所謂的生死曆練的,如今難得有今日這般放鬆的時刻,其心中很是欣慰。
想著等到天河城的龍君盛典結束,便帶公主返回京都。
畢竟這一行,公主的實力和實戰水平都有了顯著的提升,此行的目的也已經圓滿達成。
讓公主放鬆放鬆,而後返回京都,也省得在外麵各種提心吊膽的。
眾人走了沒多久,太平公主便指著不遠處的高台,道“左師傅,你可知那是做什麼的?”
左道朝著太平公主所指的高台看了一眼。
那是一個有些類似於特意墊高的比武台,在台中央處有一根高聳的桅杆,桅杆頂部是一個被紅布包起來的圓形物體。
僅僅是看,他想不出這座高台究竟有何用。
左道微微搖頭,道“不知。”
太平公主一臉得意的道“那座高台被天河城稱為祭龍台,上麵被紅布包起來的東西,便是傳說中的龍珠。”
“等到三日之後,城中便會舉行奪龍珠大會,到時所有不足十三歲的少年皆有機會參與,奪得龍珠者可乘龍船搶先入水,祭祀龍君。”
聽到太平公主所言,左道開口道“這其中可是有什麼講究?”
太平公主轉頭看向王大監,衝其眨眼示意。
王大監笑嗬嗬的開口道“左大人可知道,這天河城的龍君盛典,起源於何時?”
左道聞言,微微搖了搖頭。
王大監笑道“這龍君盛典,可是要比大魏立朝還要早許多,前朝之時便有這一習俗,距今多少年,卻已不可考。”
“傳聞中,當初的天河城不過是靠近天河的一個小漁村罷了,有一天,天上電閃雷鳴,大雨傾盆,一條神龍自天上墜落。”
“直接在這天河城範圍內砸出了一個巨大的深坑。”
“當時的漁民見到神龍,心中惶恐,便將自己所捕漁獲儘數獻給神龍。”
“神龍吃飽喝足之後,便直接入了天河之中。”
“自那以後,這片地方便風調雨順,風平浪靜,漁民所得也越來越多,來此定居之人也就多了起來。”
“久而久之,便形成了這天河城,而那墜龍之日,便成了龍君盛典之時,那座高台,便是建造於當初墜龍之地。”
太平公主滿意的點了點頭,道“正是如此。”
左道麵上露出一抹詫異神色,而後開口問道“這天河之中,莫非真有龍君?”
王大監搖了搖頭,道“不知道。”
“不過數十年前,確實有人說在天河之中見到了龍君,那時候先皇也派人來尋找過,可是無論如何去尋,卻始終沒有尋到絲毫的線索。”
“這龍君,或許有,又或許沒有,誰又知道呢?”
左道聞言,麵上也是閃過一抹驚疑之色。
按照他對大魏的了解,當初派遣人來尋龍君的,怕不是先皇。
大概率是深宮之中的那位老祖宗。
數十年前,那時的曹聖王怕是已經在為自己壽元即將斷絕做準備了。
這龍君究竟有何神通暫且不知,但絕對會成為那位的一絲希望。
想著那位近來越發瘋狂的舉動,左道就有些不寒而栗。
若是再這麼繼續下去,這大魏還未在大爭之世垮台,便要毀在那位老祖宗手中了。
太平公主看著眼前高台道“祭祀龍君可是一樁盛事,到時候這河麵之上,無數船隻橫鋪水麵,聲勢浩大。”
“隻可惜,那些水匪膽子太小,不敢趁此機會劫掠一回。”
王大監無奈道“殿下,明日朝廷調派的水軍便會到來,一直持續到龍君盛典結束,那群水匪膽子再怎麼大,也不敢和朝廷作對。”
太平公主微微點頭,道“也是。”
隨即。
她轉頭看著左道等人,開口道“你等想來也是第一次來到天河城,各自去轉一轉吧!也省的浪費了這樁盛事。”
張龍和趙虎等人聞言,麵上不由的有些意動。
左道拱手道“我等的職責,便是守衛殿下,殿下去哪,我們去哪。”
太平公主笑道“我身邊有王大監,他的實力可不弱於左師傅,還有春香秋月幾人,比你手下這幾個錦衣衛可強多了。”
左道麵上一愣,而後無奈的看向王大監。
王大監笑道“左大人,這也是殿下的一番好意,伱們放心便是,老奴也是看著殿下長大的,不會讓他受一丁點委屈。”
左道聞言,當即拱手道“那就多謝公主體恤。”
太平公主擺了擺手,而後便興衝衝的帶著王大監離去。
左道看了眼身側一副期待模樣的張龍趙虎等人,開口道“你們自行遊玩,彆忘了晚間回去。”
幾人聞言,瞬間興奮的衝著左道拱手道“多謝大人。”
等到幾人走後,左道便在這天河城中閒逛起來。
說起來,比起人流,這裡遠不如自己穿越前的那些古城景點,那時的景點,每逢節假日便是人擠人的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