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百分百預判危險!
餘瓜顯然是簽了保密協議,無法透露太多的信息,他不僅阻止趙君宗屠滅“推磨赫”,還阻止他對混入聯邦的15萬“不毛”人進行滅殺。
趙君宗冷笑,推磨赫等21萬不毛族,無法知曉是否染了人族鮮血,可以暫時放過,但這15萬不毛“人”是肯定要殺的。
餘瓜勸解無果後,隻得同意,但讓趙君宗不要殺得太徹底,也就是屍體一定要保全,他會派人將這些屍體運走。
塵緣099寸的不毛“人”,已經喪失“不毛”族能夠施展“戰技”的能力,畢竟,沒有了“觸須”。
趙君宗總覺得不家漏洞,在崖頂吹了半天的涼風,一拍腿,他知道漏洞在哪裡了。
如果“不毛”族沒有成功例子,怎麼可能孤注一擲般做出這番行動?
也就是說,“不毛”族已經獲得正確且沒有缺陷的進化方式,而漏洞就是,這批最早成功的“不毛”族在哪裡?
推磨赫與餘瓜的協議,就是在“烏京”建造類似醫院的機構,以免費體檢又能獲得報酬的方式,汲取塵緣。
但並非暗中進行,會明確告訴被汲取者,報酬倒是很豐厚,對於一些手頭緊的聯邦民從而言,這比“賣”血要健康、值錢。
手底下有三萬餘聽從指令,忠誠且有守護諸夏信仰的緝事員,趙君宗也就無需親自去動手,隻需下達指令即可。
“積分”解決了趙君宗保持,部屬高昂士氣的問題,大數據浩大的倉儲,使得“積分”能兌換到,“兵源”境界所有修煉資源。
大數據給出的指令,積分普遍是很低的,趙君宗使用的是,能量點兌換來的積分,也就是屬於他自己的積分。
這些積分自然也可以兌換,但獲取修煉資源,也是兵潮晉升的一部分,這就讓趙君宗使用積分兌換的話,還是要走一趟。
通過大數據運算獲得建議,為了增加凝聚力以及歸屬感,趙君宗組建警危司東部緝事廠諸夏守護材官團。
東廠大總管的內部權力非常大,可以說除了總司有些許約束力外,聯邦統領閣都無法乾涉其內部的決議。
也因此,警危司、兵統局的統領總長,無法進入聯邦統領閣的,也就是永遠無法角逐聯邦大統領的寶座。
而警危司的大總管,兵統局的大都督,仕途晉升空間同樣狹窄。除了登頂司或局的統領總長寶座,連平調到其它聯邦機構的可能性都沒有。
警危司轄製京廠的職稱是“監製”,兵統局製地京府的職稱是“經製”,兩個機構的監製或經製,則可以平調到其它機構。
若是有誌進入統領閣,到了京廠監製或京府經製時,就不能再晉升,而監製、經製以下職位的,自然也可以平調。
所以,趙君宗上任東廠大總管,可以無需經過總司審批,對轄內所有人進行“人事”調度。但若是掌控力不足,就會引發“東廠”的震蕩。
隻是趙君宗在上任前,已經通過大數據進行運算,獲得詳儘的計劃書,他隻需要一絲不苟的執行計劃,就能順利的完成“東廠”的大換血。
在所有交接工作全部結束後,東廠諸夏材官團組建才開始進行,“材官”即是“輕重步兵”的意思。
成員是從東廠學院畢業生中,挑選出來的,人數暫定為1000,材官團直屬趙君宗,擁有很大的權力。
但所謂很大的權力,僅是在東廠內部,警危司本身權力是依托於指令,沒有指令前提下,警危司的執法權都不如督查司。
當然,警危司內部之事,就無需指令,憑各自職位、職權即可自行處理。
若是不服也可上訴內務科,對緝事局的內務科判決不滿,還有京廠的內務局、總廠的內務廳,乃至總司的內務部。
盧西發、常楓、蒙特利等等一票老部下,趙君宗也給了他們進東廠學院的名額,若是能順利通過各項考核,也會讓他們加入護夏材官團。
餘瓜對趙君宗的表現極其驚豔,他一直以為趙君宗對大局掌控極其欠缺,但他也不得不將趙君宗推上高位。
倒不是說他手頭沒有人才,而是他傳遞給外界的信息導致。
外界相信餘瓜傳遞的信息,一是餘瓜是雨夜帶刀不帶閃的首徒,趙君宗是小師弟,一是趙君宗能夠加入師門,是餘瓜引薦的,也是餘瓜發現他這位人才的。
總而言之,他跟趙君宗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關係,警危司跟兵統局,其實都是“任人唯親”的製度。
這就決定了,一旦他不將趙君宗推上高位,會引發外界的猜測,而這些猜測,對他並沒有什麼影響,對趙君宗卻有致命的後果。
一旦外界認為他跟趙君宗有了間隙,對他的仇恨就會轉到趙君宗身上,又或者拉攏趙君宗等等,餘瓜是不能讓這種情況發生的。
沒想到趙君宗卻是給了他大大的驚喜,不僅短時間內對“東廠”進行大換血,還沒有造成什麼震蕩,同時還創建東廠學院、組建諸夏材官團。
東廠學院的作用,餘瓜倒是一清二楚。
但諸夏材官團的性質,他就不是很了解,問了趙君宗,趙君宗說是“親衛”團,餘瓜不信,卻也沒有繼續再問。
積分是大數據發放的,這一點對警危司是沒有任何成本的,但要警危司的運轉可不僅僅依靠“積分”。
警危司是一直照抄兵統局的機製,而兵統局不僅擁有強大的戰力,還有充沛的補給。
但警危司終究是因為特殊情況而創建的,得不到聯邦統領內的拔助,也得不到十閥的資助,資源是需要警危司自身去獲取的。
兵器兵備使們加入警危司,不就是為了獲取資源嗎?
而統兵局擁有充沛的資源,就算不執行指令,單是兵統局的各種任務,也是能獲得各種補帖的。
警危司一線人員補帖很單一,隻有“積分”,而隻有“積分”不僅無法“留”住人才,也無法激起一線人員的激極性。
“明京”暫時解決了警危司資源補帖的問題,卻因為監管不力,或者說“五老”的監守自盜,引發警危司資源的龐大虧空。
雖然餘瓜成立資源調查組,製裁了所有虧空資源的人員,但虧空卻是沒有填補的,這些被判刑或擊殺的人員,要嘛不願返還,要嘛確實無法返還。
可以監守自盜的都是占據重要職位的人,這些人被處理掉,警危司內外十七總廠,就空出許多重要的職位。
這些職位懸而未決,極大影響警危司各總廠的運轉,餘瓜當時也是很心焦,但他依然阻止他老爸等“警危五老”,進行新的人事安排。
若是沒有“烏京營救”的成功,餘瓜的上任會延遲一些,但也不會太久,而且“人事”調度時的阻力也會更大一些。
但“烏京營救”為餘瓜賺取了極高的聲望,他接替老爹成為警危司總長統領,沒有任何的阻力。
安插趙君宗的親信,成為內外十七總廠大總管,雖有雜音卻無法影響大局,隻是他依然要麵臨十七個總廠的資源補帖問題,
而“推磨赫”的出現,解決了他這個難題,這也是他為何阻止趙君宗,殺入“烏京”屠滅“推磨赫”部的原因。
餘瓜之所以著緊諸夏材官團,則是認為趙君宗殺“推磨赫”部之心不死,材官團就是這把利刃,他沒有繼續追問,卻是暗中派人監視東廠學院。
趙君宗不知道餘瓜的暗中操作,知道的也不會在意,他有大數據可以幫助處理公務,但私事的話,大數據是不了幫助。
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警危司的官網上,趙君宗的相片、履曆等等都是有的,也不知哪位親戚閒得無聊,逛了最近的警危司。
覺得這個靚仔好眼熟,隨後大喊,不是覺得,這靚仔是真認識。
聯邦本土五十七京,子民數十億,失業率其實蠻高的,但老一輩普遍都有積蓄,也因此個個在家“啃老”,較高的失業率沒有引起“社會”的震蕩。
而打聽清楚警危司東部緝事廠大總管,是什麼職位後,趙大雍也就是趙君宗的老爹,虛表被打爆了。
趙大雍一直在忙碌“明京”農牧之事,也雇傭了大量的族親,但除了族親,還有姻親啊!總不能親族之間結婚吧?這不是退化嗎?所以,加上姻親的話,人數頗為龐大。
姻親在趙家發展的路上,也是了大量助力,畢竟,趙家老祖當時遷入江京,也就一家三口,連條狗都沒有。
獨子娶了老婆,直接生了十一個兒子,趙家才有了壯大的資本,而十一個兒子就是十一個姻親,姻親自然也有親朋好友,這關係網大了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