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爺,你是大明的儲君,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皇爺又如此寵愛你,怎能如此喪氣呢。”
朱翊鈞胡扯半天,見馮保終於說到了隆慶皇帝,立馬接話,“我要跟父皇說說,讓他跟母親說,不要再打我了,大伴,你幫幫我。”
朱翊鈞的話,要是傳到李貴妃跟前,馮保唬的臉色都白了,扭頭瞪向了房裡的其餘兩人。
兩人不敢得罪馮保,悄悄的離開了內廂房。
“小爺,萬不敢在貴妃麵前說這種話,要遭大罪的呀。”
“大伴,我又不傻,當然不會在母親那裡說。我不管,你一定要幫我,人們都說大伴最愛護我,我是真的沒有法子,大伴要是不幫我,我就不活了。”
朱翊鈞說的傷心,眼淚直流。
太子把話說的這麼絕,馮保心裡仿佛遊過一群鴨子,左右為難。
……
朝堂發生了一件大事。
若無其事下了朝的隆慶皇帝,回到內宮大發雷霆。
起因還是皇後。
皇帝輕慢一國之母,無端把皇後牽出坤寧宮,不合禮儀規矩。
之前對朝臣的解釋就是皇後無子,體弱多病,所以移居彆宮調養。
朝臣當然不相信,並且宮裡很快傳出皇後左右無侍者,病情日甚一日,頗為淒慘的消息。
皇後是母儀天下的人,遭到如此冷遇對待,有的人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有的人憂心忡忡卻又不敢冒犯天顏。
但是,還是有的人敢直諫。
一個叫做詹仰庇的試監察禦史,上朝後遇見太醫,竟然當眾詢問起皇後的病情。
太醫在朝臣們的圍攻下,拖延不得,又不敢說謊,隨後逼不得已吐露了實情。
得知皇後病情危篤的朝臣們啞然失色。
豈有此理!
大明國以德孝治天下,一國之母卻竟然淪落如此境地,豈不是荒唐之極。
可惜。
前個嘉靖朝幾十年的打殺。
敢直言,有血性的大臣們死的死,散的散,退的退。
大明朝真不是與士大夫共天下,而是老朱家的天下,已經被官員們認清了這個現實。
雖然知道隆慶皇帝性格較溫和,剩下的大臣們,仍然不願冒著被重責的風險出聲。
“作為大明臣,明明知道錯的不說,應該被處死,說了觸犯上位忌諱,還是被處死,今日,我不怕死,隻願聖上才醒悟悔改。”
終歸,出了個詹仰庇。
當即上書,要求皇上準許皇後回宮,還要多加寬慰,保證不能隨意侮辱皇後。
詹仰庇有血性,但不是莽夫,下筆雖然措辭尖銳,態度卻也真誠,沒有憑空指責聖上,而是引經據典講道理,抱著解決事情的態度。
隆慶皇帝看了後無可挑剔,他還沒有達到他老子的本事,誰敢反對自己就揍你到同意的境界。
“後多病,需清淨調養,待稍安適,或可暢意,則遷回中宮,爾不曉內廷事,不要妄言。”
皇帝說謊不認賬,有骨氣的大臣前朝就散光了,詹仰庇孤掌難鳴,無可奈何。
皇帝在氣頭上,這下子,又把馮保和朱翊鈞的計劃打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