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都敗在了還隻是秉筆太監的馮保手中,而如今馮保成了司禮監掌印太監,掌控廠衛多年。
不是隨便推出一個人,就能從馮保手裡搶下肥肉的,除非朱翊鈞直接下場。
而朱翊鈞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刻,從來不會親自下場,這是他這些年學到的駕馭之道。
張居正要改革,要扭轉朝堂懈怠之風,他可以放手,但是對於貪官汙吏,則不會放下。
六科給事中,檢察院禦史,朱翊鈞並不信任。
內廷他也不信任,但是內廷都是他的奴才,他可以輕易捏揉,就是全部推到重來也不是不可以,所以他選擇用內廷查事。
彼之砒霜吾之蜜糖。
出了寢宮,去了文華殿。
講官們早已在此等候,先讀完書,休息片刻,講官們開始講《通鑒》節要。
教小皇帝前代興亡事實,剝極透徹。
今天講的是正德劉瑾,太監專權,矯詔擅權,作威作福,殘害賢良,朱翊鈞聽得一臉的認真。
“聖君因以史為鑒,方可興旺天下。”
“善。”
講官猶豫片刻,終歸還是不敢越權諫言,皇帝還是聽進去自己的話了的,如此安慰自己,講官告退。
又歇息片刻,張四維進來了,朱翊鈞連忙讓人賜座。
還是東宮時,隆慶帝為太子出閣讀書挑選的師傅就有張四維,對於張四維,朱翊鈞已經很熟悉了。
在眾多的師傅中,說張四維是朱翊鈞最為看重的也不為過。
太子時,張四維會為自己講曆代皇帝的事跡,當自己登基後,張四維開始講本朝的各種製度。
朱翊鈞能輕鬆的掌控內廷,張四維的教導功不可沒。
他是有資格進內閣的,但是張居正隻上疏請了呂調陽,朱翊鈞為了不影響張居正,沒有提出自己的想法。
“曆朝曆代多有幼君臨朝的情況,皇上可知本朝和曆朝區彆?”
“請張師傅教導。”
“曆朝逢幼君,必有其叔父,堂兄或者外戚代為攝政。本朝則規定,所有皇室支係,一到成年則離開京城,到自己的封地,不得乾涉地方政事,沒有皇上的允許,不得離開當地。
本朝為了杜絕外戚乾政,雖然給封爵,除了朝廷大典皇家儀式位居前列,給與榮耀外,並無任何實權。”
朱翊鈞點點頭,這一點他前世有所了解,略有耳聞。不過現在的自己初臨朝堂,張四維以為自己不懂才是正常。
“本朝雖有內閣,卻無宰相,杜絕權臣,這般下來,讓皇權穩固,勿有傾覆之危。”
見朱翊鈞還不甚明了,張四維接著說道。
“內閣大學士原為三人或六人,先帝信任,隻留高公張公二人。如今雖有呂大人新進內閣,一則人數不齊,二則張公乃先帝顧命,又受皇上平台召對之榮。
內閣學士本無高下主次之分,然則張公成為元輔,已然為先,違背了祖製。”
朱翊鈞恍然大悟,張四維想告訴自己,自己給張居正的權利太大了,有了威脅皇權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