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就算前世,李太後掌握權利時,數次被言官諫言都不敢拒絕,是一個傳統的女性。
不知道外臣會如何看待我,如今李太後臉色通紅,畢竟才二十七歲的少婦。
“張先生何意?”
“先生說皇城多錦木,宮闕事中,防火如何重視也不為過,關乎社稷之危,需要仗責三十,發安樂堂以儆尤效。”
“聖母已經處罰了一次,事情哪有兩罰的道理。”一旁的王蓁幫李太後解圍。
“那就免去仗責,發安樂堂。”
李太後覺得這個主意可以接受,開口讓王蓁去辦。
朱翊鈞這才上前,關心的問道,“聽大伴說,母親想要在京師附近建座廟。”
李太後點點頭,說,“師太說涿州這處不錯,建一座娘娘廟,祭祀碧霞元君,庇佑眾生,靈應九州,百姓歡喜。”
朱翊鈞大讚,“母親如此體恤百姓,真是極好的事,朕這就叫工部去辦。”
“不讓國庫出錢,修廟的錢我自己出了。”
擔心外臣誤會,李太後鄭重的向皇帝解釋,朱翊鈞點點頭,表示知道了。
本來準備回乾清宮,想了想宮裡人多,說不定傳到太後耳裡,於是去了會極門大殿。
招來馮保,告訴他,“太後發銀想要修廟,著工部辦理。
“聖母出銀多少?”
“幾千兩吧。”朱翊鈞含糊其辭。
幾千兩能修什麼廟,馮保聽後,老臉都揪了起來。不過這不是需要他操心的事,去了司禮監擬旨蓋印。
工部接到旨意,大驚。
遂問太監,前不久聖母出錢五萬兩在涿州修建胡良河以及北關外橋梁,工部還補填了兩萬餘兩。
如今,怎麼又還要修廟,且隻給兩千兩銀子?這如何辦得到?
太監說,“聖母就是這麼說的,難道你們工部要抗懿旨?”工部官員這才不敢繼續追問。
但是隻幾千兩,工部如今也沒錢,如何能辦到太後要求的事情,隻能麵聖,請皇帝聖裁。
工部尚書請朱翊鈞勸太後,並說道,“國家開支自有定額,如何能隨意輕動?此端一開,漸不可長,請皇上勸回成命。”
“太後禮佛,本是好事,爾等如何敢否之。”
朱翊鈞大怒。
工部尚書不敢在勸,回去後唉聲歎氣,最後實在無法,找到了張居正,請張居正出麵勸諫皇帝。
很快,這事傳遍了朝堂。
皇帝畢竟年幼,信服生母,可是朝堂大事豈是兒戲!言官如何會懼太後,不日就開始上疏諫言。
朱翊鈞大怒。
“母後禮佛修德,本是善事,大臣如何不能體恤聖母,反而要驚擾聖母!
彆說母後要修一座廟,就是十座廟,朕作為兒子也要儘孝。”
“這如何是儘孝?”言官反對。
“這怎麼不是儘孝?”
“道理不辨不明,三日後開經筵,著勳貴,內閣,六部尚書,都禦史,通政使,大理卿等侍班,翰林院,春坊官,以及國子監祭酒全部來議,朕為母後修廟,是否為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