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國萬曆!
十萬大軍的開拔費用,朱翊鈞內心清楚,戶部是拿不出的。
如果改成調用二十萬大軍。
朱翊鈞請來老帥馬芳,向他請教軍事。
馬芳聽聞皇上向他請教廣東戰事,內心為難,因為他沒去過南方,對於廣東之事,他並無十分意見。
打了一輩子仗,他學會的道理,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
之所以每戰必勝,持續挫敗韃靼各部騎兵分散襲擾邊地的作戰風格,後來嘉靖三十六年,敗十萬土蠻騎兵。
嘉靖四十年,又挫敗阿勒坦部,集重兵攻一點的軍事方略等等。
不管韃靼各部用何種作戰計劃,馬芳都能先發製人,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他料敵於先。
本身在韃靼生活多年,熟知韃靼各部的作戰特點,他又派了大量親兵化作百姓,混入被韃靼擄走的百姓中。
這些人都是他的“耳目”,把各種信息送回給他。
幾日來馬芳了解了不少羅旁的信息,但是通過公文,他是不會妄下決定的。
“有老將說,十萬不足平,需要二十萬才能平,卿如何看待?”
“如果是持重之將,皇上可以慎重。”
“他說此地人心不附,占據地利,與朝廷軍隊作戰多年,反反複複,深知如何應對大明官兵。
修生養息二十年,如今已成氣候,如不能猛滅之,恐戰事持久拖累國家。
他告訴朕,用重兵徹底剿滅之,不使對方留元氣,以絕後患,否則二十年後戰事又起。”
馬芳點點頭,這個道理是沒有錯的。
“臣當年鎮守宣府,於土蠻各部打打鬨鬨,年年戰事不平,後出精兵打擊諸部,才使得對方漸入頹勢,不敢在輕起事端。”
“為何卿能屢戰屢勝,還能出關外掃蕩諸部,而眾多邊將連固守都難。”
皇帝問出這個問題,屬實是著急了。
馬芳看穿了皇帝的心思。
馬芳個性固執,但是並非不懂人情,反而比誰都看到清楚,才有今日的成就。
在自己軍中施行連坐法,重新選拔軍士裁減老弱,嚴懲軍中虐待士兵,克扣軍餉的軍官。
阻止當地權貴擅調士兵為奴婢,不接受當地官員的“冬禮”,軍中敢殺良冒功者斬……。
正因為他有高超的手段,才能做到這些。換做旁人,結局就不止是被彈劾免職了。
所以馬芳看穿了皇帝內心真正的疑問。
“任他千般打法,臣隻按臣的打,他打他的,臣打臣的。”
馬芳入京以來,口音漸變,不像以前不知道規矩,在皇帝麵前自稱咱。
“皇上登基以來,實是聖明,心有韜晦,何必因為些許挫折就顧慮起來?”
朱翊鈞明白了馬芳話裡的深意。
的確如此,自己熟知曆史,何必因為眼前的困難,就動搖了自己的步驟呢。
推動國家的變革,是方方麵麵的。
麵前自己有兩個選擇。
要麼按照往例繼續向百姓加派稅賦,要麼自己拿出所有積蓄打這一場仗。
“朕不能做沒錢的天子啊。”
乾清宮外,李現命令所有人都不要發出一點響動。
皇帝一夜未睡,清晨才剛剛睡著。
每日的問安,李現親自去兩宮解釋,正猶豫要不要著人去內閣,告訴大臣們皇帝今日不上朝。
朱翊鈞竟然醒了。
昨夜查看當地舊日的奏疏,反複琢磨戚繼光,俞大猷,馬芳的言論,終歸熬不住睡了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