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徒竭,績效罔聞。”
收到奏疏。
朱翊鈞命文書房宦官,前往餘府。
賜銀三十兩,紵絲四表裡,羊三隻,茶飯五桌,酒三十瓶,新鈔三千貫。
太監同時帶來有朱翊鈞親發敕書一道。
第三日。
朱翊鈞又下旨。
“餘師傅,忠勞獨茂,功在社稷,澤被生民,所加之恩猶未愜於朕誌。
卿宜勉遵成命,副朕眷懷。”
沒想到,餘有丁仍然上疏免辭。
朱翊鈞思慮一番,明白了餘有丁的用意,笑了幾聲,讓太監繼續下詔。
國子監祭酒一職,貴重無比,但如此破格禮遇,實乃少見,餘有丁終於上任。
上任第一件事,就是考核國子監一應先生。
題目直奔主題,論考成法。
言不利者,停職再考。
言有利者,誇讚續任。
朱翊鈞聞之大笑,張居正也撫須讚歎,丙仲行事果斷,不變矣。
南京又送來捷報。
真是好事成雙。
隨著官兵深入,前行逐漸艱難,人馬難過。
山路崎嶇,一山望去雖近,進前卻需半日,有時大樹遮陰蔽日,連道路也無。
有時翻過大山又豁然開朗,必有山寨。
七萬大軍在連綿不斷的山中,就如沙海一礫。
半個月來,也未尋到亂民大部,仿佛憑空消失一般,無影無蹤。
天氣逐漸炎熱,山外補給困難,士兵們饑渴難耐。
軍中怨氣升。
二十萬大軍人吃馬嚼,各類補給,圍堵戰略,亂民拖不起,官兵一樣也拖不起。
是躲是戰,是等官兵久疲不戰自退,還是主動出擊。
瑤民們在大山深林裡,猶如人猴一般迅速,而不被官兵發現,把信息都帶回來。
長老們也各有爭執。
經曆過嘉靖年戰事的老人更為猶豫。
他們從那場戰爭中懂了一個道理。
漢人敗一次還可以敗兩次,敗了兩次還可以敗三次,可以一直敗,但是官兵卻是源源不斷。
而他們一次也敗不起。
年輕人則不同意,認為爾等貪圖享受,接受瑤民供奉卻不知道為瑤民們謀利。
“去年殺出山外,漢人也不過如此,殺雞屠狗爾。”
這話引起了亂民中漢人的不滿。
“我等齊心協力,抗拒橫征無度的暴政,為何如此輕視我等?”
“那些個肥豬不也是你們漢人。”
“你們漢人貪生怕死,自己人迫害自己人,我們瑤民則不會。”
“豈有此理。”
雙方起了爭執,長老們頭疼,嗬退那幾個年輕瑤民首領。
戚金望著這處的地形,路斷陡折,山林茂盛,感到棘手不敢進,派出大量的斥候。
這次的戰事,和他在東南,在九邊都不同,隻有一個字可以形容,就是磨。
實在是太磨人了。
不光士兵沒有了耐心,將領一樣如此。
斥候們紛紛回報,未發現敵蹤,戚金仍然不敢大意,此地實在是太過凶險。
李如鬆覺得戚金太過猶豫,反而易耽誤時機,自告奮勇為先鋒開路。
戚金點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