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國萬曆!
一個人的所有想象,都來自他所接受到的信息,不可能超越這種限製。
不管你是古人還是現代人。
人都是一樣的。
唯一不同的,隻是接受的信息不同。
大明的人們沒有見過紅薯玉米,所以根本不信有這種的存在,下意識認為是地方搞的祥瑞。
哪怕有人說這是真的,他們還是無法想象,無法想象就不會信。
朱翊鈞能接受,因為他見過此物,接受過此物的信息,對地方傳來的喜訊,並沒有懷疑。
很快有言官上疏。
“地方想要功勞,編造祥瑞之事,非議四起,陛下應明察秋毫,不被地方哄騙,免得貽笑大方。”
一行人還沒到京城,朱翊鈞先收到了言官的彈劾,這才知道番物之事已經成了。
文華殿太監麵露喜色,進來跪下,“皇爺,聖母願意回慈寧宮了。”
“怎麼就突然答應了?”
朱翊鈞放下奏疏,感到錯愕。
慈寧宮早已修葺完畢,但是李太後在慈仁宮不願意移駕,朱翊鈞隻能讓太監們每日去跪求。
但是都沒有答應。
“仁聖太後多次勸告聖母,奴婢等也苦心相勸,最後還是仁聖太後說皇爺年紀大了,該考慮婚姻大事,聖母這才鬆了口。”
聽到太監們的話,朱翊鈞恍惚了一會。
“願意回就好。”
想了想,朱翊鈞對身邊李現交代,“等母親回了宮,朕去問安。”
李現點點頭。
人都要麵子,李太後也是如此。
慈寧宮早就修葺好煥然一新,但是李太後就是不回去,朱翊鈞隻能派太監們隔三差五的去跪請。
如今看來到底是想開了,終歸是母子,本來就沒有什麼仇恨,這麼久了,什麼氣也該平了。
母親拿他沒把飯,他也拿母親沒啥辦法。
現在母親算是先低了頭,自己也需要見好就收。
在文華殿得知李太後到了慈聖宮,朱翊鈞立刻起身,一行人浩浩蕩蕩的,從武成閣的側門出,返回去慈寧宮的方向。
李太後從慈慶宮回來,一則是陳太後的勸誡,自己作為皇帝的母親,如何能任性。
二則皇帝的確年齡大了,看他久無動靜,仿佛不開竅一般,她這個母親如何又能不管。
唉,當父母的,都是前世欠了子女債的,今世來還的。
“聖母,陛下來問安了。”
李天後聽到宮女跑來說的話,臉色好看了些。
“母親,兒子來問安了,這新修的宮殿,看上去就是要好看些,不像以前那般陳舊。”
朱翊鈞像什麼都沒有發生過一樣,進來一臉的笑容,身後跟著李現等一眾太監。
看到兒子嘴角一圈的青渣,李太後也恍惚了一陣,仿佛一夜之間,兒子就長大了,再也不是原先那童子了。
那往昔抱住自己叫自己母親的人,如今到底是長大了。
李太後請朱翊鈞座。
朱翊鈞點點頭,宮女們奉上茶水。
“皇帝年齡大了,到了為皇室開枝散葉,穩固社稷的時候,我挑派去乾清宮的宮女,有內夫人領班。
皇帝日後的食息起居,我已交代以皇帝心意為主,告誡她們萬分小心。”
氣氛嚴肅,朱翊鈞起身,回道。
“母親安排妥當,兒子謝過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