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儺雲這樣的天才,從苦行僧到古魯,用了一個月的時間。
他在太陽底下苦曬三天,頭暈目眩,睜開眼看到陽光七彩斑斕,從而悟出萬物形色之理,成功激發了自己的摩耶之力從而入門。
而這個喬達摩速度似乎更快,還有在辨識儀式上他那強大的精神能力,讓儺雲不得不對他多加注意。
他重新講解《太陽書》中的內容,“我重新講剛才那一段,自來尊者你聽好了……太陽的光輝照亮了世間萬物的前路,那白色的光,賦予萬事萬物以色彩,讓世界變得明晰,讓世界之所以為現在之世界,是梵賦予萬事萬物之特性的根本……”
喬達摩聽到這裡,眉頭一皺,儺雲大祭司注意到了他的表情,問道“自來尊者,這裡你有什麼疑問嗎?如果你有疑問的話,可以提出來,我可以為你答疑解惑。不過,你沒辦法理解也是很正常的事,你名為尊者,實為古魯,對於摩耶的理解還遠遠不夠,你以後跟著桑傑上師,多來修行室聽聽課,一直閉門造車,是不行的。”
儺雲的話語中暗含譏諷,他特彆提到桑傑上師,有拿桑傑上師徇私說事兒的意思。
喬達摩卻道“回稟儺雲廣博大祭司,我並非理解不了您說的語句,而是…我有一些不同的看法。”
聽到這話,儺雲眼中顯現出淩厲之色,道“哦?怎麼,自來尊者認為太陽書中的內容不對?”
喬達摩忙道“不,太陽書中的內容自然是正確的,隻是我認為它的表述還不夠深入。或者說,您的理解,應該還不夠深刻。”
修行室內一片嘩然,喬達摩竟然認為太陽書的內容不深入,大祭司的理解不深刻?
喬達摩氣到儺雲也不是一次兩次了,儺雲都快習慣了,這次他又被氣到了,都氣笑了。
“哈哈哈哈,沒想到薩丁神廟臥虎藏龍啊,一個小小的古魯,竟然敢說《太陽書》的表述不深入,我的理解不深刻?哈哈哈哈,那好!我倒是要請教請教自來尊者,你有什麼樣深入的表述,又有什麼樣深刻的理解呢?”
喬達摩道“太陽書中說,光賦予萬事萬物以色彩,這麼說沒有錯,但還有更加準確的表述。萬物的色彩並非光賦予,而是他本身擁有的特性,在遇到光後,為我們人所看見。若世上無光,我們自然無法見到色彩,但事物本身的特性並不會因為無光而消失,他依舊存在於事物之上,隻是我們沒有理解,或者‘見’到它的方式而已。”
一番話說完,修行室內眾大祭司臉上都露出了驚訝的神情,隨即皺眉細細地琢磨,竟覺得喬達摩的話中,似大有深意。
就連原本想著要反駁的儺雲,一時間竟也找不到駁斥的話語,愣在了那裡。
喬達摩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已經發現,這個世界的人不是沒有認識世界的邏輯方法,相反他們有著很嚴密的邏輯論證理論,名叫“因明學”。
這套因明學和地球上的三段論非常像,也是通過三段來論證道理。
但和三段論的“大前提,小前提,結論”這種邏輯形式不同,因明學相反是“結論,小前提,大前提。”
結論叫“宗”,小前提就是“因”,大前提是“喻”。
這種宗、因、喻的論證方式,主要作用不是推出邏輯結果,而是進行思辨。
那思辨的結論,即所謂的“宗”從何而來?
就是從浩瀚的經書,那些神靈、半神、仙人的言論中而來。
先有經書中神靈的言論做結果,再利用觀察到的小前提“因”作論證,最後得出“喻”這個可以推而廣之的普世真理。
這就是這個世界的僧人們看待世界,進行修行的基本方法。
喬達摩作為一個受過地球科學教育的人,對這種方法自然是有疑義的。
儺雲大祭司沉吟半晌,道“你何以證得此理?”
喬達摩思考了一會兒,道“我無法證明,但我有一種方法可以讓您感受一下,光的奧秘。不過,我完成此法,還請大祭司準我出神廟一趟,我有要事要出廟。”
儺雲忍耐住胸中的怒火,這個喬達摩,什麼意思?你很忙是吧?提點你一下,我就要走,我還忙著呢。
儺雲現在確定,桑傑放喬達摩進來不是徇私讓他進來聽經的,而是讓他來惡心自己的!
桑傑上師此時端坐蒲團上,道“喬達摩,你既然有事要出廟,有什麼方法就快展現一下吧,你所說之理的確頗有深意,我會記下,日後編入你的奧義書的。”
桑傑說話了,喬達摩忙道,“好,我需要一盆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