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無彈窗,更新快,免費閱讀!
在穆蒼隻手握滅群星之後,其駐足的漫漫百萬光年星空,此時此刻已是一顆質子也無。
遠遠看去,腳踏蒼茫虛空身量足有五十六萬光年之高的她,就猶如神話中欲要開天辟地的宇宙巨人般,從上到下,都充斥著無邊偉岸,古邃悠悠及至神至聖的磅礴氣息。
在其由兩千五百六十座三維次元晶胞彎折扭曲構建而成,彷若浩宇星穹般幽光粼粼的巨大軀體表麵,每時每刻都會隨生隨滅萬萬千千各形各狀或大或小的絢麗星雲星團。
這無數萬星雲星團一經誕生,就在閃耀出百千億萬道比加馬射線暴都要輝煌燦爛許多的赤青藍紫璀璨光華的同時,以百千億倍光速之迅疾不斷遊轉逡巡在這具蒼茫星穹之軀表麵上下各處,就好像在其中拘禁了茫茫星海一般。
又因穆蒼太過於龐大,所以這些絢爛星雲遊動的速度,即便已經遠超光速百千億倍,也還是要經曆數秒甚至更長時間才能環繞其軀體一圈。
於是在穆蒼體表那斷斷續續猶如星群疾流般的爆閃炫光照耀下,其浩瀚軀體外數十光秒距離內,短短時間就堆疊砌滿了層層圈圈彷若超大質量黑洞視界外圍那高能高溫吸積盤般的熾白光環。
這層層疊疊億萬重光環的溫度之高,連喜好鑽進恒星內部進食的太陽烏賊在其中都會瞬息蒸發。
也因這光環的可怕溫度,所以其具備的能級也端得是恐怖非常。
假若有技術實力足夠強的星際文明發現了這些光環,並圍繞於旁在其周遭建立重重類似戴森環一般的汲能裝置,那必然會一朝踏足星際級能量自由時代,快步發展至更高文明層次。
而在這無數萬星團星雲緩緩環繞旋轉的核心穆蒼那寬若星係般的胸膛正中央處,則鑲嵌盤踞了一簇直徑達數萬光年,散發著陣陣既湛藍幽紫又熾白炎炎璀璨光華的,由無窮億兆點、線、麵、體構成並且無比詭譎的,不斷朝各個方向同態旋轉的無可名狀多維超時空漩渦。
這一簇美輪美奐又詭異非凡的龐大漩渦,即是穆蒼二重四維外相存在之處,在那至深層,則是她的真正核心五維真身存在之所。
在其內部不死元神之中,那道閃耀著無窮璀璨光輝的根源靈性正在緩緩蛻變著,欲要蛻變成根源神性。
天塌地陷心無退轉,按照穆蒼預計,踏足此境後除了會使無儘之光在扭曲現實的廣度、強度、精度上會極大增強。
更重要的是,他的根源靈性會經曆一種極其玄妙的大蛻變。
經曆蛻變踏足神性領域後,會掌控或者說觸碰到權柄。
嗡嗡
整整九座星係,億萬智慧族群的億萬股浩蕩曆史,以及每一族群中那億萬萬智慧生靈的整個人生,乃至無量眾生的所有記憶、認知、思維、心聲、意念、知覺一並,構成了一座龐大到無遠弗屆的憶景汪洋。
穆蒼那一縷似微似宏似有似無的靈性,則身化億兆,化作無窮儘虛幻身影,在這座彷若宇宙般龐大的汪洋之中不斷遨遊儘情徜徉。
徜徉憶景汪洋途中,無窮無儘的穆蒼亦在不斷經曆著每一個生靈的人生,體悟著每一支族群的曆史。
某種意義上而言,每個生靈的人生既是他個人的曆史,亦是構成了整個族群宏觀曆史的微觀組成部件。
因為這無數的微觀曆史幾乎不存在絕對獨立之物,兩兩之間總會交叉乾涉,總會互相糾纏。
於是無數微觀曆史互相交織融合,最終就凝成了代表整個族群整個文明的曆史長河。
而穆蒼,就是要隻身一人,經受這無窮時光的打磨,承載這無量歲月的重壓,汲取那大大小小或宏觀或微觀的無窮多條曆史長河中所蘊含的營養。
以這些營養來蛻儘凡垢,讓靈性躍變,去觸碰權柄,升揚為神。
至於為何要汲取這些曆史的營養這些曆史又有何營養這些所謂的營養又對靈性蛻變有何作用
那麼首先就要問何為曆史
如果站在物理學角度談曆史,那麼就可以將其定義為某個孤立係統經曆一段時間,並在此期間所發生的狀態變化。
譬如,在某個全封閉黑盒中放入一堆粒子,可以預計這些粒子將會按照熱力學第二定律逐漸擴散開來,並最終達到最大熱輻射平衡狀態,結束。
當然,也有可能在這些粒子中會誕生出一顆黑洞,並與剩下的熱輻射互相保持平衡。
同時,由於量子漲落和霍金輻射,孤立係統很有可能會在這兩個平衡態之間不停搖擺。
但不管怎樣,對應於某個特定時刻,該孤立係統必會存在一個特定的態。
若將這一連串的態鏈起來,就是這個孤立係統的曆史。
當然,以上都隻是對曆史的最淺層比喻。
或者說,是對曆史某些本質的一種形象化描述。
即,事件在時間維度上的先後順序,以及事件發展過程中的一係列變化。
而真正的曆史,或者說完全的曆史,則是今時或後時對於舊時一切種種變化的記錄。
要分為三種
1、智慧文明過往的發展曆程;
2、對過去時光種種諸事的記載;
3、智慧生命對於曆史的認知與思考。
第一種曆史,包涵了大至社會形態、國嘉泯族、科學研究、哲學思辨以及真理探尋,小至個人生活的起起落落、喜怒哀樂與愛恨情仇。
在此層麵上,曆史是一種客觀存在,或可稱為本真曆史。
既然有本真曆史,那麼就會有非本真曆史。
客觀存在的本真曆史是已然逝去之物,處在遙不可追的過去時間段。
通常而言,宏觀層麵的時間不可停止,亦不可逆轉。
所以對智慧眾生來說,客觀存在過的本真曆史亦不再存在。
因而眾生就必需也隻能依據自身所能接觸到的某種載體,或經過某種媒介來認知曆史。
即,有關於曆史的記述,以及由過往時光遺存至今的諸般舊物。
其中最重要者,即是用文字記載下來的過往曆史,可稱為寫就曆史。
其作為非完全客觀的非本真曆史,就是第二種曆史。
換而言之,眾生即是通過他者之眼去了解一切曆史,是通過他者對曆史之認知來認知一切曆史。
這是一種間接認知,是通過某種載體及媒介來認知本真曆史。
統歸而言,寫就曆史即是眾生認知曆史的憑依資料。
即,史料。
史料不管是否完全記錄了本真曆史,甚至不管其是真是假,它總是客觀存在,是眾生認知曆史的終極根基。
同時,即使眾生的曆史認知與本真曆史完全一致。
但逝去之事無法還原,寫就曆史看似還原,實際卻依然隻是也隻能是本真曆史的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