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墨不懂運營,但也有些心急“老易,你能不能彆賣關子了,你到底想怎麼做?”
易遙並沒有當即給出她的想法,她需要時間來構思整個項目的運營方案。
還有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黑泉社區就會麵臨沒單可做的局麵,留給易遙的時間並不多。
晚上,易遙三個加上李想都回到了一抹。
李想沒有跟劇組回公司,隻是給陳璐打電話說了一聲,他知道陳璐和易遙是最好的閨蜜,本以為陳璐會很痛快地答應他開個小差。
陳璐的確答應了,但顯然並不痛快。
去黑泉社區拍攝是陳璐的意見,她知道那邊緊挨著很多濕地公園是很好的拍攝地點,但卻忽略了一個現實,秦墨爸爸秦延山的手工作坊就在黑泉社區。
自己一個不留神就給了李想和易遙接觸的機會,陳璐倍感失落。
四個人從下午五點一直討論到晚上十一點,依然沒有一個清晰的路線出來。
張濱對閱視運營沒有任何概念和興趣,一回到公司就用電腦剪輯起這幾天拍攝的視頻素材。
通常來說,新品類的運營模式通常都是以大項目的方式出現。拿眼前的竹編製品來說,通常的運營方式,是秦延山跟雲創這種機構達成合作,借助矩陣賬號做新品試銷。
一來,矩陣賬號直播帶貨的產品內容豐富,添加竹編製品哪怕銷量不好也不會對賬號產生影響。
二來,即便最終的結果是試銷不過關,確定新品類不適合走閱視平台銷售的路線,雙方有合同約束各自都不會有太大的損失。
但眼下,秦墨跟張雲創鬨僵,竹編製品的線下市場也長期低迷,不會有機構願意跟黑泉社區合作。
一抹這種小公司運作新品類產品,跟機構相比本來就有先天的劣勢,再加上小公司承擔風險的能力更差,項目進展變得越來越棘手。
“有一種做法可以嘗試,但風險很大。”易遙突然說了一句。
雖然易遙說風險很大,但秦墨還是滿臉期待的樣子“什麼辦法,你說嘛。彆憋著行不行?”
易遙白了一眼秦墨,這才說“我們可以走i路線,把傳統手工藝這個i做出來,吸引到足夠的用戶關注,然後再說產品銷售的問題。”
“i?什麼意思?”秦墨依然不懂。
李想倒是明白易遙的意思“不做直播帶貨號,做i賬號?我覺得……我覺得很好啊!”
i賬號一直是閱視平台的主力軍,因為賬號內容定位、人物形象、視頻內容都專注於打造i屬性,這樣的賬號以內容吸引力強、專注度高、個性化強而更易實現吸粉效果最終實現粉絲經濟的轉化。
但與此同時,相比於直播帶貨號,i賬號的打造難度更高。
首先視頻內容的精彩程度,需要有獨特鮮明的拍攝技巧,成熟有內容的演員陣容,這些都需要前期足夠的資金投入。
另外,i賬號對於賬號的內容定位要求很高,就比如閱視平台上最常見的搞笑類i賬號,母子類日常搞笑流量都被陝北一家人占據著,想要做對標的i賬號,就必須得在母子類日常中找到新的“用戶共鳴點”,母子情是基礎搞笑是基調,能貫穿視頻內容的新的“共鳴點”才能成為異軍突起的突破口。
當然,問題還有很多。比如要求更高的腳本、演員表演、場景選擇、畫麵處理等等。
易遙提出了新的思路,但隨之而來的是更多的問題。
雖然之前的直播帶貨讓一抹賺了十幾萬,但真的做i賬號,這些錢顯然並不夠。
這個時候,易遙突然看到了旁邊的張濱,這會他已經把之前拍攝的視頻剪輯做出了一個半成品,隻剩下增加配樂。
看到電腦屏幕上的視頻畫麵,易遙就被莫名地吸引了過去。
一個四十多歲的傳統手工藝者,運用嫻熟的破篾技巧流利地處理著眼前的竹子,整個畫麵雖然沒有任何聲音,但卻給人一種莫名的溫馨感、安靜感。
似乎能瞬間脫離這個喧囂複雜的世界,讓內心有機會獲得片刻的寧靜。
傳統手工藝、師徒、手工日常、家……
幾個關鍵詞在易遙的腦海中不斷迸發著,她的思路也越來越清晰。
“我決定了,我們就做i賬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