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抹匠心瑤琴傳!
事實上,易遙並沒有對孟宸產生任何隔閡,反而在易遙看來,一個犯過錯的人會更加珍惜機會。
李想和孟宸的加入,解決了一抹當前最大的困境,項目進展也終於有了實質性的進展。
因為一抹要做的是i賬號,對視頻質量的要求很高,所以易遙之前已經跟黑泉社區那邊溝通好,幾個人會暫時搬到秦延山準備的木屋裡,在黑泉社區工作一段時間。
老張顯然很重視這次跟一抹的合作,幾天的時間已經開始搭建新的木屋,雖然工程量不算小,但一幫手藝人還是用了很短的時間就在原來的木屋旁邊搭建起了新的木屋。
設備電腦都搬到了黑泉社區,上午,李想跟篾匠宋山河重新布置了工作現場,尋找最佳的拍攝角度並處理分鏡。易遙幾個人則在磨合劇本。
商量了一個上午,易遙還是決定減少甚至不用對話,以“默劇”的形式呈現視頻內容。
這樣做一方麵也是無奈,畢竟一抹現在沒有能力出眾的編劇,幾個人的劇本創作能力也很有限。
易遙雖然可以搭建視頻內容,但具體的對話、情節處理並沒有太多經驗。另一方麵,默劇呈現也算是一種創新,對於傳統手工藝的表現反倒更有張力。
再者,黑泉社區的手工藝者們雖然形象上沒有問題適合處境,但顯然沒有任何台詞功底,本土的北京話雖然親切,但也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視頻的“專業性”。
展現手工技藝為主,小篇幅穿插小師妹與師兄弟之間的搞笑內容,同時以宋山河與徒弟之間的日常展現師道、傳承。
默劇情景劇,主抓傳統、師道,這個內容定位在當時的閱視平台十分罕見,大部分i運營的路線都會圍繞閱視平台最火爆的搞笑、情感、劇情號這些容易起流量也容易漲粉的領域。
易遙雖然有擔心,但更多的還是期待。視頻內容跟直播帶貨有很大的區彆,想做好直播帶貨就必須做好選品,產品不符合平台調性,沒有足夠的性價比,都不容易做出成績,所以做直播帶貨通常是從現有的熱門品類中做突破。
視頻內容則有很大的區彆,閱視平台雖然還處於發展前期,但日益趨同化的視頻內容已經讓很多閱視用戶產生了審美疲勞。
拿閱視高效領域來說,一個陝北一家人幾乎搶占了這個領域中絕大部分的流量,新的創作者為了能在搞笑領域做出突破,就必須在內容上做到專精,通過不斷的打磨劇本提升內容質量獲取流量,因此也就有了“內容為王”的說法。
新的內容呈現方式,新的側重點,至少能滿足一部分閱視用戶的“獵奇心理”。
中午,易遙做了工作分配,李想是攝影師負責拍攝,張濱做攝影助理兼視頻剪輯,秦墨負責現場劇務和現場調動,孟宸作為演員也需要輔助秦墨的工作,易遙自己則全盤參與做決策和規劃。
第一天,李想選好了拍攝地點,黑泉社區的手工作坊在半山腰周圍是竹林,篾匠宋山河的工作地點正好在一個巨大的水池旁邊的老屋裡,場景上很適合拍攝。
但唯一的問題是,老屋雖然古樸有風味,但采光不好,室內場景光線不足。
李想知道易遙手裡的資金已經很緊張,沒打算采買足夠的燈光設備,他找到老張叔商量著擴大房子的窗戶,甚至在房頂做兩個頂窗。
房子是老張父母的遺產,雖然算不上文保建築但也有些曆史,老張猶豫了片刻但還是同意了李想的建議。
看一幫人準備對房子下手,秦墨拉過李想問怎麼回事,李想說完,秦墨歎了口氣“這是老張父母留下來的房子,老張已經沒有任何親人了,你知道這棟房子對老張……”
秦墨話沒說話就跑去阻攔老張,老張卻掄起大錘砸碎了木質窗戶。
回頭看向秦墨,老張一臉釋然“老話說得好不破不立,彆看你老張叔是做傳統手藝的,可我不是守舊的人。”
下午,幾個人按照討論出的劇本進行了幾次試拍,孟宸還好她本來就是演藝專修學院的學生,表演上沒有任何問題。
問題在於宋山河和幾個年輕的手工藝者,平常他們可以全然沉浸在工作的狀態中,可一看到李想的鏡頭衝著自己,整個人的狀態就不對了。
易遙問李想問題大不大,李想搖頭“暈鏡很正常,放心吧,我有辦法,給我幾天的時間保證解決問題。”
李想的辦法就是一直拍,重複拍,讓所有人適應他的存在、適應鏡頭的存在。
而且,不但拍加工過程,連幾個人的生活日常甚至吃飯對話,李想都架起手機在旁邊一直拍攝。
磨合首先就是磨,而磨的過程也必然會帶來不適和刺痛感。
好在孟宸的活躍和開朗幫幾個人減少了不少的尷尬,也讓現場的氛圍一直保持著積極向上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