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吟玉宇!
慧明方丈說道“風施主曾提到過宿甲訂購布料之事,老衲猜測他們禦靈幫將要實施的陰謀,必與羋家有關。
令尊告訴老衲,他曾與羋家約好,一旦鳴風穀遇難,必將會有大批穀民到羋家避難。鳴風穀之人均會身著繡有金龍圖案的黑色衣服,到鹹陽城外一處五指山中指峰下,羋家自會有人前來接應,此為雙方接頭辨認聯絡的標誌。
老衲分析,從宿甲訂購布料之事來看,必是有人走漏了風聲,欲對羋家圖謀不軌。隻因羋家居所太過隱秘,他們便想通過此法,引出羋家人來。也許他們正是為了鳴風穀鎮穀之寶‘龍吟寶劍’而來。可歎的是,令尊竟未把如此重要之事,向你們交待清楚,便已過世……阿彌陀佛!”
風健天聽了慧明方丈的猜測,暗自驚心。假若事實果真如此,羋家必將上禦靈幫的當。雖然風健天也不清楚龍吟寶劍的真正用途,但對方既然處心積慮想要得到此劍,此劍必是關乎鳴風穀安危的重要物事,如若此劍真的落入到他們手中,後果將不堪設想。
“敢問大師,有無甚麼法子,把犬子體內怪氣,徹底驅除?”風健天問道,他很想儘早趕到鹹陽,爭取與羋家聯絡上,以免禦靈幫的人先得手,心內卻記掛著風朗雲的病情。
慧空大師說道“阿彌陀佛!適才老衲以易筋經內力,暫時把令公子體內怪氣鎮壓了下來。從明日開始,老衲定會為令公子再作調理,疏通血脈。以老衲經驗估算,不出半個月,令公子體內怪氣自當消除,恢複如初。風施主暫且寬心,就請在敝寺多待上一段時間。”
風健天說道“如此就有勞大師了!晚輩在此謝過大師!”
慧明方丈繼續說道“阿彌陀佛!風施主不必客氣。令尊當年還給老衲留下一句口訣,風施主,你可要好生記住了。”
風健天說道“大師請講,晚輩洗耳恭聽!”
慧明方丈聲音放得更緩了,一字一句地說道“挽弓射露,飛龍乘禦;玉宇當開,風雷莫擋。”
風健天聽了,不得要領,卻下意識隨著慧明方丈,喃喃自語般,複述了一遍“挽弓射露,飛龍乘禦;玉宇當開,風雷莫擋。”
慧明方丈說道“阿彌陀佛!風施主,令尊當日留給老衲這句口訣時,並沒有過多的解釋。老衲多年來一直在琢磨,卻一直不得要領,老衲料想,或許這口訣與龍吟寶劍有著某種聯係。還望你假以時日,自行參悟。”
風健天說道“多謝大師!晚輩愚鈍,一時領悟不透,但晚輩銘記在心,定不負大師與家父所托。”
慧明方丈說道“阿彌陀佛!風施主若能如此,老衲師兄弟也就放心了!”
慧明方丈說完,朝著慧空望了一眼,便緩緩閉上了雙眼,不再說話。慧空雙手合什,口宣一句“阿彌佗佛”,然後也閉上了眼睛。
室內一時間沉寂起來,堂室外偶或傳來輕微的“沙沙”聲響,如微風拂過窗紙,隨即響起“喵嗚”一聲貓叫。
風健天出得堂室,夜風拂過臉頰,神誌頓覺一清,暑氣漸消,涼氣漸起。此時,夜更深寂,四麵無聲,唯有西天半輪弧月,隱隱而現。
接下來數日,慧空都在以易筋經內力,為風朗雲疏通血脈,調理風朗雲體內那股怪異的氣流。
隻有風朗雲自己才清楚,他體內這股強大的氣流,正是當日太昊為他所輸送的那股靈氣,原本安安靜靜地流淌在他全身的奇經八脈裡,他按照龍驤玄黃經裡的修習之法,引導這股靈氣,甚是得心運手的。
但卻不知何故,自平安客棧裡,風朗雲目睹刀疤臉虐待薑茵茵的那一幕,情緒一時失控,從而把體內這股靈氣給激亂了,導致靈氣在他體內周身到處亂竄,直如萬蟻鑽心,根本不受約束。
經過慧空這數日的調理,風朗雲感覺好了許多。這段時間裡,在風健天玄陽神功內力的調理下,薑茵茵的身體也逐漸有所好轉,隻是臉色還有些蒼白。每日裡,薑茵茵便起得早早的,徑自到風朗雲居住的禪房內,幫著照顧風朗雲,小小年紀,仿佛一夜之間便懂事起來。
這幾天來,風朗雲受到體內靈氣的煎熬之苦,加之慧空大師源源不斷地為他輸送的易筋經內力,此時,風朗雲的體內已蘊藏著幾股強大的氣流,一時之間,卻又難以兼容。
風朗雲體內已有玄陽神功的內力,還有龍驤玄黃經的內力以及易筋經的內力,在靈氣巨大無比的力量牽引下,幾股路數各異的氣流,在他體內縱橫馳騁,有如翻江倒海一般,時而寒時而熱,冷熱交彙衝突,折磨得他死去活來。
幸虧他對龍驤玄黃的周天運行規律的領悟,已到一定境界,他的內力修為,自上次在平安客棧裡被靈氣激發,也已突破了小重天境界,否則焉能活命。
這天晚上,慧空大師以易筋經內力,為風朗雲調理過後,便出了禪房。風朗雲按龍驤玄黃經上所授之法,自行在禪房內運功,正自感覺體內數股氣流漸漸融合成一股,彙入到奇經八脈裡。
全身暖洋洋甚是舒服時,他耳邊卻傳來一個和尚念經的聲音。悠長而渾圓的聲音,令人感覺似悲涼,似委婉,卻又有遺世之響。
風朗雲聽了,頓時覺得神清氣爽,一時間被念經的聲音所吸引,便出了禪房。
風朗雲向小沙彌打聽之下,才知道是一個作苦工的老僧,大家也不知道他叫什麼名字。平常收拾吃過的殘羹剩飯充饑,吃飽了就伸伸懶腰,找個角落去睡覺,因此大家便叫他懶殘。
此後一連數日,隻要風朗雲運起龍驤玄黃經的內力與體內的靈氣相融合時,懶殘的念經聲音便會在他耳邊響起。
聲音裡仿佛帶著一股柔和的安撫作用,又給人以清心滌塵般的享受。每當風朗雲運行內力不暢,感覺稍有阻澀時,聽到這念經的聲音,便又心神合一,體內氣流又自綿綿不絕地在他周身流轉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