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4章 【蕭合達的尷尬處境】_北宋穿越指南_思兔閱讀 
思兔閱讀 > 玄幻魔法 > 北宋穿越指南 > 第554章 【蕭合達的尷尬處境】

第554章 【蕭合達的尷尬處境】(2 / 2)

偏偏明軍大搖大擺派人來送信,本地監軍是李乾順的人,在明軍的刻意散播之下,估計西夏君臣很快就能得到消息。

這是把蕭合達架在火上烤

而蕭合達又任由楊沂中來去自如,已然是表明了態度。甚至在故意表明態度,故意做給西夏君臣看他懷疑公主母子的死因,極度不滿西夏背遼投金

左思右想,蕭合達給國主李乾順寫信,聲稱自己要常駐銀州,絕不能將此地歸還漢人。他要為西夏死守橫山的出口,請國主派人把自己的妻兒護送來前線,他們全家都要為西夏守邊而不惜性命。

這封八百裡加急信件,送到李乾順手裡。

李乾順看完蕭合達的來信,整個人顯得有氣無力,派太監招來李仁忠、李察哥覲見。

李仁忠讀完書信內容,分析道“蕭合達被逼得想要自保了,他既不敢真個背叛大夏,又害怕陛下懷疑他不忠,甚至還在趁機表達不滿。此人已不能用,卻又不可逼迫,否則他定然領軍叛逃。他若叛逃,橫山就漏出一個大缺口,明軍極有可能出兵攻打夏州。”

李察哥也接過信件,帶著怨怒道“我早說此人不可重用,陛下非要讓他做祥佑軍司都統。祥佑軍司是橫山方向的主力,隻能先把蕭合達給穩住,他索要妻兒便送過去。但他軍中士卒的家人,萬萬不可放過,一步都不能離開夏州”

“蕭合達隻是近憂,如何對待金國還得遠慮,”李仁忠說道,“耶律大石已統合漠北諸部,如今又與明國結盟,金國真能擋住兩麵夾擊嗎若以後金國覆滅,耶律大石收複遼國失地,我們曾經背叛與耶律大石的盟約,他會不會聯合明國來進攻我大夏”

李察哥搖頭“金國一旦覆亡,明遼兩國必起爭端。耶律大石與那朱太子,皆雄才大略之人,很可能互相爭奪幽雲之地。到時候,或許我大夏可以左右逢源。”

李仁忠問“那有沒有可能,朱太子放棄幽雲之地,換取耶律大石坐視明國進攻大夏”

李察哥想了想,說道“極有可能。”

李仁忠又說“路過蘭州的,還有高昌回鶻使節。明國設計離間蕭合達,會不會跟高昌回鶻也有密謀”

李察哥沉默不語。

如今的高昌回鶻,曾經的統治核心在甘州,他們跟西夏作戰三十多年,是被西夏武力驅逐到吐魯番的。

雖然後來高昌回鶻認了遼國做爸爸,認了宋國做舅舅,同時對待西夏如父兄,彼此交情非常和睦。但雙方都知道,一旦抓住機會,必然把彼此往死裡弄。

如今,西夏已經陷入包圍網。

南邊是依附於大明的黃頭回鶻,西邊是有世仇的高昌回鶻,東邊更是不死不休的大明中國,北邊還有外交關係惡化的金國金國撕毀領土約定。而在更北邊,還有恨他們入骨的耶律大石,以及緊挨著夏州不知何時叛逃的蕭合達。

稍微哪一步走錯了,就是身死國滅的下場。

“這該如何是好”李乾順憂心忡忡。

李仁忠說道“鹽州的青白鹽,自從我們去年出兵收複失地之後,明國官府就一直查得很嚴厲。抓到走私青白鹽的,重則當即處死,輕則流放河湟,漢人已經不敢走私了。鹽賣不出去,賦稅損失很大,邊地百姓也怨聲載道。再這麼下去,最多一年半載,邊地部落就會投靠明國。”

大明禁絕青白鹽走私,之所以能夠取得成效,是因為西夏侵占中國土地。

因為走私主力便是邊軍將士,而西夏攻城略地、殺人擄掠,把邊軍的軍將們搞得損失慘重。被殺的被殺,丟官的丟官,並且全部丟了地盤,甚至是丟了部隊,這特麼還怎麼跟西夏搞走私

西夏攻占許多地盤,搶走許多人口和財貨,食鹽生意反而沒法做了

“除了青白鹽,還有絲綢、茶葉等貨物,也禁止賣到甘肅二州,絲綢之路商稅銳減,”李仁忠說道,“漢人商賈雖有怨氣,卻還能撐得下去,我們卻撐不得太久,須得儘快恢複貿易。遲遲不能和談,隻能便宜那些黃頭回鶻,漢地貨物都改走黃頭回鶻的地盤過去了。”

李察哥說“先和談吧,明國想怎麼談,再苛刻也答應他們。我看金國與明國,明年定有一戰,而且還是一場大戰。我們趕緊休養生息一年,明年找準時機再出兵。金國若敗,便向明國稱臣,趁機奪取八館之地。明國若敗,便向金國稱臣,趁機奪取橫山與河湟。”

李仁忠思來想去,點頭道“隻能如此了。大夏國勢日蹙,必須相時而動,不可與金明兩國硬碰硬。”

李察哥厲聲道“不管哪國打贏,等他們一打起來,立即出兵收拾蕭合達”

李乾順說“若是動手,他必定投靠明國。”

李察哥說“隻要迅速調集大軍彈壓,搶在金明兩國分出勝負之前,就不怕他到時候投靠哪國”

馬擴離間西夏君臣,導致蕭合達隨時可能反叛,其最大的成果便是如此。可避免大戰之時,西夏突然出兵助金,他們必然先搞定蕭合達,才敢腦子發熱對大明動手。

本章完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



最新小说: 夏天司馬蘭小說免費閱讀全文 修仙五年歸來,我已無敵都市 小偷!開局收個異能丫鬟 西遊:麒麟血脈,拜師昆侖 不死刑警 病嬌女總裁愛上我 一家三口穿年代,不做聖母不扶貧 大師兄是絕世狠人 誘你成疾 四合院之我是不一樣的何雨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