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還是個普通人!
拒絕完程佳樂的邀請,袁依馬上跑過來對我說道你拒絕程佳樂啦?我點頭示意是的,沒想到袁依馬上說道他好不容易才選好隊員的,你要是同意他,我幫你和鄭婷和好?
你看著這花癡到無語的袁依說道算了吧,我打球水平彆拖累人家了。
心裡繼續想道“還找鄭婷和好?彆了吧!”
冬季似乎永遠令人們感覺到不愉快,可能是因為我們一年的期待都被時間所辜負,那些美好都被大雪掩埋,這世界冷的感覺不到任何的快樂,雪是悲傷的眼淚,但它在掩蓋我們期待的同時,也是帶走我們一年的悲傷,讓我們能以一個全新的姿態去迎接下一年。
但並不是每一個城市都會有雪的,也不是每一個人在悲傷的時候能遇到雪花飄零的。
我喜歡躲在教室裡看著書,聽著歌和聽著成通講述曆史故事。有大唐的強盛,有宋朝的繁榮,還有元朝的披靡天下。
但視乎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如同我一般享受著冬季裡的溫暖。它的冷深深的刺痛著許多人的內心。
我先來給大家講述一下大唐的強盛吧。成通在黑板上寫下四點,商業,軍事,文化,政治。(以大唐講解,大家可以自行思考美國)
首先講大唐的政治,大唐是在封建時代難得的君主不專製的時代,三省六部製極大的限製了皇權,在唐朝名留青史的宰相數不勝數,皇權的分散有利於各項政策的大力推行,以史為鑒,選賢任能,從諫如流。經濟上實行“與民休息”的政策,推行輕徭薄賦,注重農業生產發展。軍事上實行“寓兵於農”的兵製。文化方麵,銳意經史,倡導儒學。民族關係上采取“華夷一體”等較為平等的民族政策,慎征伐,重安邊,以和親代替戰爭。這些政策都是十分正確的。
其二講大唐的文化,“三教並行”就是獨屬於盛唐的標記。所謂“三教”,指的就是以孔子為主的儒教,以釋迦摩尼為主的佛教和以老子為主的道教。當然,其實煌煌盛唐又何止這“三教”,教、襖教、摩尼等宗教思想都在這一時期交融並存。隻是以這三教影響最大罷了。
先從道教說起。
我們都知道,道教在唐代,那是尤其的得寵。這要托了大唐皇室李姓一家的洪福。隋朝末年,天下大亂,民不聊生,隋王朝的國運已如江河日下,再不可挽回。這時候,李淵在太原起兵反隋,建立大唐王朝,是為唐高祖。
我們再來說一說“三教並行”中深深影響著大唐的另一宗教——佛教。
佛教作為宗教的一大頭,早在東漢明帝年間就傳入了中國,在中國發揮著其獨特的影響力。但是佛教的發展道路,卻是充滿坎坷的——佛教在中國古代曾經經曆了三次滅頂之災。除了我們上麵提到的“唐武宗滅佛”之外,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這二位也先後進行過“滅佛”活動。這兩次發生在唐以前的滅佛活動使得佛教在唐朝建立伊始就已經元氣大傷。到高祖李淵“認祖歸宗”後,道教一舉被抬到至高無上的地位,佛教在“三教”之中的地位就更顯得可憐了(李淵規定三教名次道教最高,佛教最低)。
不過沒關係,夾縫裡尚能長出些花花草草來,何況佛教。
終於,佛教在唐代等到了它的大盛時期。
在高祖給“三教”排了位以後,太宗基本上是延續老爹的政策。不過其實太宗對於佛教的態度還是很寬容的——就比如玄奘法師去印度取經這件事,就是發生在太宗時期的。
第一位在大唐大興佛教的統治者是女皇武則天。武則天是個虔誠的佛教信徒,她在位時以五戒教育世人,並以佛法治國,公然宣稱佛教地位在道教之上。當時有義淨和尚效仿玄奘去天竺取經,帶回近四百部的梵本經律論及佛舍利三百粒,武則天親自到東門外跪迎,大大提升了佛教在唐朝的地位。
除了本土的文化外,由絲綢之路帶來的西方文化也都影響著唐朝的開明思想,這點從唐朝的女子服飾就可以看出來。
當然最重要的兩點商業和軍事,即使是在中國這種農業大國,商業也不可或缺,但商業和軍事是不可或缺的,商業大家都知道是絲綢之路,我重點給大家講講軍事。
成通在黑板上寫上五個大字,安西都護府。
這是大唐強盛能持續的重大原因,大家可能沒怎麼聽過這個機構,我給大家先講述一下大唐的重大戰事
公元630年,唐滅dtz,俘虜頡利可汗,後來他在李世民和李淵麵前被命令跳舞的故事大家也是很熟悉了。
公元635年,唐滅吐穀渾,慕容伏允自縊,其子降唐。
公元640年,唐滅高昌,國王文泰兄見到唐軍到來直接一病不起死了。
公元646年,唐滅薛廷陀,伊特勿失可汗被俘虜。
公元648年,唐滅龜茲,先任龜茲王被斬首,繼任被帶回長安。
公元650年,車鼻可汗被唐軍俘虜,自然是去了長安。
公元657年,唐朝滅西突厥,沙缽羅可汗被俘虜,洛陽旅遊團。
公元660年,唐朝滅百濟,百濟王全家被打包送洛陽。
公元668年,唐滅高句麗,然後某人不可避免的去了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