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一鍋粥_狼煙晚明_思兔閱讀 
思兔閱讀 > 曆史軍事 > 狼煙晚明 > 第10章 一鍋粥

第10章 一鍋粥(2 / 2)

第二個共性……好吧,沒有第二個共性了……

打個比方吧。大明公司的創始人老朱董事長領著人做出來一套係統,大家都知道董事長狠,說開除就直接從幾十層樓上一腳踹出去摔死活該,大家都戰戰兢兢不敢出岔子,係統好歹也能維持。

後麵的繼承人們智商一代不如一代,膽子還小,創業元老們的後代,占著那套破係統給自己做私活兒,不僅白用水電辦公室,還要找公司要工資福利,少給一點就搗亂。

為了維持項目運轉,公司人事部招了幫死宅來敲代碼寫程序,最後做了個新係統出來。一開始也能湊合,再後來這幫碼農跟老人們有樣學樣,新係統也逐漸卡頓,還動不動就死機一陣子……

差不多看明白了吧?

看明白就好,咱繼續——很快你就會再糊塗的——洋洋灑灑寫這麼多,一下子明白了,本作者就虧了!

上麵那些軍職官職叫常設官職,通常是世襲,尤其是都司衛所的指揮使同知僉事千百戶等。

還有一種差遣軍職,不世襲,算臨時委派,理論上應該完成任務卸任交差,然後該乾嘛乾嘛去,後來逐漸改長期委派了……也算一種妥協吧——

將領想我特麼提著腦袋拚了性命,把賊剿了,然後你們就能把老子一腳踢開?我呸!我磨蹭,養賊自重!反正隻要賊還有,我特麼就呼風喚雨要啥你們得給啥……

朝廷想都司衛所那幫地主打不了仗,還得指望這幫家夥啊。可他們也不是好東西,看明白了咱卸磨殺驢的心思。唉,與其讓這幫家夥磨蹭下去,把所過之地全糟蹋成無人區,還不如早點乾完活,繼續給他們單獨開份工資呢,不僅巨額軍費能省下來,百姓也能交賦稅了啊……

所以,這些臨時差遣,也就逐漸變成了常職我們很熟悉的另一套軍官稱謂便應運而生了

提督明朝末年偶有所見,但不能算純武職,清朝轉為正式,從略。

總兵正式名稱叫“鎮守總兵官”,所以也叫“總鎮”,任命某人做總兵,叫做“開鎮”。總兵是省級戰區負責人,所以往往被手下諛成為“大帥”,可以理解成省軍分區司令或軍長。大明的同階武官,帶兵數目沒有定額,這個“軍長”,可以是手裡有七八個“師”的實力派、也可以是手下隻有一個“團”的家夥——但級彆相同。注意,彆理解成“中將”這樣的“軍銜”。軍銜是品階——總兵是正二品。大明總共隻有二十幾個總兵,所以比較值錢。到了清朝前期,要撲滅李自成張獻忠及餘黨自不必說了,同樣掛著南明招牌的就有四家福王、魯王、唐王、桂王,到處打成一鍋粥,總兵的數量就直線上升,多了就貶值唄,到清末,總兵地位也就變成了師長的級彆。

副將正式名稱叫協守副總兵,輔佐總兵官負責某一戰略方向的作戰或防守任務。所以任命副將叫“開協”,因為也是獨當一麵,可以被諛稱為“副帥”。明朝的副將品階是從二品,一般是主力師長的意思,清末地位降成旅長。

參將武職正三品,任務是分守各路或某路某段,大略相當於旅長或加強團團長。明朝的參將手下可以有若乾營,到清朝,往往一個營的主官就是參將了。

遊擊從三品武官。顧名思義,率領機動兵力(遊兵)在戰區往來防禦。明朝時大多是一個營的主官,理論上應該有3000左右的兵力,實際上1000人的營絕對可以稱為軍中翹楚了,有四五百人就算齊裝滿員的主力營,兩三百人占一個營的編製司空見慣。“遊擊”的頭銜是個分水嶺從這裡向上,都可以被成為“將軍”,往下就不能叫啦。

這是分割線。

往下的武職,在明朝基本沒什麼品階啦,都屬於臨時任命的職務,從總兵官到遊擊將軍,都可以根據戰事需要隨時任命自己的下級,朝廷既管不了,也懶得管,反正打完仗該乾嘛乾嘛去。因此,隨時發生個讓今天的你我驚掉下巴的事,在大明,可是司空見慣,見怪不怪的。比如說——某個不可一世的總兵官,出門沒看黃曆,在某場不期而遇的遭遇戰中被人砍了……手下的萬餘“雄師”聞訊,“悲憤莫名”,然後……一哄而散了!你得知這個消息不禁目瞪口呆打死也不肯相信?嗬嗬,相反,朝廷就很淡定哦,這樣不小心啊?好吧,再找個家夥當總兵,讓他去再拉人吧……

對了,順便提一嘴,大明後來被李自成等農民軍推翻,各地風起雲湧的農民軍的前身~第一批造反的是哪些人,諸位知道麼?薩爾滸下來的潰兵!將領死了,大家一哄而散,回到山西陝西河南等地,朝廷不管了!於是搶劫,朝廷鎮壓,砍了幾十個,大家索性從搶劫百姓改為殺官造反了!

都司這個武職不常見,很多人容易與都司府的概念相混肴。實際上這是個中低武職,介於遊擊和守備之間。因為是純臨時性差遣官,明朝沒有規定品階,要看本身原來的品秩,比如正五品千戶、從五品副千戶之類。

守備率兵鎮守某一座城池或一小塊區域;再下是把總、哨官、隊官、什長、伍長……

詭異的是就算原來的衛所係統不好使,你重新做了一套營哨新係統頂上去,也行!可是……裡麵又摻進去“千總”、“百總”這種四不像的稱呼——更狗血的,生怕不夠亂,不僅讓衛所的千戶百戶充當千總百總,有的編製又把純衛所的總旗官、小旗官,連人帶職務,也統統揉進去!

哦,對了,大明說“軍兵”,是兩個概念哈??!

“軍”是指衛所軍,主業是種田(後來除了種田,也找朝廷要糧餉了),叫“軍”,實際上不是“軍人”,是農墾兵團——好吧,我錯了,差不多就是農民的意思??——可能一輩子沒摸過刀,但天天掄鋤頭。

“兵”是從社會上招募的用來作戰的士兵,因為戶口本上不在“軍籍”,還算“民”,所以是“民兵”——唉,算了,我承認還不行麼,其中好多人,雖然在“民籍”,一輩子除了掄刀砍人,其他啥也不會!??這些“民兵”才是正規軍……

傻了吧?就不信講不傻你!

總而言之,大明兵製很亂,不僅同階將領所轄的部隊數量不一、組織結構不一、指揮命令(金鼓旗號)不一、連基層單元名稱都不一有的叫小旗、有的叫伍、有的叫隊(戚繼光)……為了便於理解,本書統一編製如下(正規軍)

基本作戰單位為果,每果十人,主官叫果長,職務定為把總。

十果為隊,每隊百餘人,主官叫隊長,職務千總。

五隊為營,每營五百人左右,主官營官,一般為遊擊領軍。

營為標準作戰單元。

參將統轄1—3個營。

副將統領1—3名參將。

總兵官一般配2個副將。



最新小说: 帝君總想將我打包帶走 前世慘死:重生後病嬌王爺夜夜寵 穿到古代帶女團 一天漲一萬戰鬥力,你跟我單挑? 求求你,打我吧 九子成帝後我開始擺爛 三年出獄妻子出軌?一無所有的他原來手眼通天! 祁哥快看,笙姐要殺瘋了! 快穿:為完成任務,她亦卑躬屈膝 那年那係統那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