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正陽門下的自在生活!
楊玉坤去隔壁胡同接上徐靜平,倆人在胡同口等韓春明和關大爺。
彙合之後。
一行四人徑直前往帝都飯店,進譚家菜廳。
菜上齊。
關大爺作為長輩,率先動筷子。
“十多年沒吃了,還是原來那個味,一點沒變。”
“確實好吃,小坤,靜平,你們倆也動筷子啊。”
“小五哥請客,不用跟他客氣,快吃吧。”
“好吃。”
“徒兒,小子,丫頭,你們知道這譚家菜的來曆嗎?”
楊玉坤笑了笑說道“還真不清楚,要不您給我們說說,讓我們這些小輩也長長見識。”
“徒兒,把酒給為師滿上。”
“得嘞。”
韓春明給師傅把酒斟滿。
關大爺一杯酒下肚,將譚家菜的來曆娓娓道來。
“譚宗浚知道嗎?”
幾人配合著搖了搖頭,說道“不清楚。”
“此人乃南粵南海縣人,同治十三年,殿試中一甲二名進士,入帝都翰林院為官,後督學川蜀,後又充任江南副考官。”
“此人一生酷愛珍饈美味,亦好客酬友,常於家中作西園雅集,親自督點,炮龍蒸鳳。”
“他與兒子刻意飲食並以重金禮聘帝都名廚,得其烹飪技藝,將南粵菜與帝都菜相結合而自成一派,這就是譚家菜。”
關大爺一邊小酌,一邊吃著美味佳肴,一邊給楊玉坤幾人講故事。
他是帝都的老人,對這些帝都胡同裡發生的老故事,比一般人知道的要多的多。
想當年,他還是譚家菜的常客。
一開始譚家菜隻是作為一種家庭菜肴,後來清庭亡了,譚家也逐漸敗落。
吃慣了山珍海味,一下子去吃饅頭啃紅薯,肯定不適應。
為了維持優渥的生活,譚宗浚之子便悄悄承辦家庭宴席,譚家菜便通過這樣家庭小宴的方式流傳到了社會上。
一九四九年的時候,譚家的幾個家廚搬出譚宅,在果子巷經營譚家菜。
一九五四年參加公私合營,譚家菜自果子巷遷往西單恩承居。
一九五八年,大總管親自安排譚家菜駐帝都飯店西七樓。
他上一次吃譚家菜,就是在西單的恩承居。
說起來,他和譚家小姐令柔還是老相識。
隻不過譚小姐自一九四九年參加公乾以來,多年未見。
“徐靜平,吃飽沒有?”
“飽了。”
“那就好。”
關大爺聊譚家菜曆史的時候,楊玉坤雖然也在聽,但並沒有停下手中的筷子。
對於譚家菜的來曆,他並不感興趣。
不過在關大爺說的幾個譚家家廚中,楊玉坤聽到了一個熟悉的名字,這人叫何大清。
上輩子他看過一部叫做四合院的電視劇,裡麵就有這麼一個角色。
如果他沒記錯的話,何大清有一個兒子叫何雨柱,在紅星軋鋼廠上班,是軋鋼廠食堂的大師傅。
回頭倒是可以去軋鋼廠那邊轉一圈。
不少年代劇中的主角不都喜歡開飯店起家嗎?
過些年政策放寬讓乾個體了,他也去整一個體執照,也弄一飯店,把何雨柱這個譚家菜傳人、川菜大師從紅星軋鋼廠挖過來掌勺。
…………
“這一頓飯,九門提督爺爺非常滿意,徒兒,什麼時候再帶為師來這兒下館子?”
從帝都飯店出來,關大爺還一臉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