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鄉小知青,成為糙漢心尖寵!
林鈺是在臘月二十八收到了屬於他的通知書。
這天大隊部特彆熱鬨,等著錄取通知書的考生都聚在這裡,聽郵遞員挨個念名字簽字。
“蘇薇薇!”
“孫宇!”
一個個名字念過去,收到通知書的人高興的咧嘴直笑“哈哈哈,我考上了!”
“林鈺,小林知青快來拿通知書!”快遞員朝林鈺笑著喊“你考上了京市大學,我發了這些天通知書,你學校是最好的!”
眾人聽到京市大學便都看向林鈺“小林恭喜啊!”
“還是小林厲害,他可是咱這的狀元!”
林鈺笑嗬嗬的接過通知書,薛豐年在一旁跟著高興,從兜裡掏出一把糖分給大夥兒,郵遞員發完通知書就趕往下一個大隊,知青們圍著林鈺道喜,正在此時大隊長從外麵進來“小林,縣委領導來看你了,趕緊出來迎接!”
林鈺連忙擠出人群,來人是縣委大領導,身旁跟著的是上次給林鈺發獎狀的公社書記。
“你就是小林知青啊,”縣委領導笑著說“自古英雄出少年,我聽說你才十九歲,以後上了大學也要好好學習,不要辜負國家對你的培養!”
“多謝領導,”林鈺鞠躬“我一定好好努力學習,不辜負領導們的栽培!”
“以後彆忘了咱三江縣,”大領導握著他的手說“這裡也算是你的第二故鄉!”
林鈺使勁兒點頭,表情要多真誠就有多真誠。
說完了客套話,領導便讓人把證書拿過來,上麵是林鈺的成績以及黑省理科狀元的身份。
除此之外各級教委都給了林鈺一筆獎金,省裡給了兩百元,市裡給了一百元,縣委給了五十元,就連公社也掏了二十塊錢出來。
“這不僅是對你的鼓勵,對咱們這的其他青年也是一種鼓勵,”縣領導高興的說“隻要好好學習,成績好,以後獎金都少不了!”
周圍人激動的一陣鼓掌,縣委領導又囑咐眾人幾句後,便帶著下屬坐車離開了。
林鈺也拿著通知書跟薛豐年回了家,他迫不及待的打開通知書查看,想看看這個時代的錄取通知書跟後世有啥不一樣的地方。
通知書是黑白兩色的,上麵寫著學校名稱,旁邊是通知書編號,再往下便是正文。
林鈺同誌,經高校招生委員會批準,你已被錄取入我校經濟學係(政治經濟學專業)學習。這是主席為首的黨中央對青年一代的親切關懷,是黨和人民所賦予你的新的曆史使命。希望你樹立雄心壯誌,不畏艱苦,為實現祖國四個現代化而努力攀登!
在下麵便是報到時間和注意事項。
“經濟學?”薛豐年看著這個專業滿眼不解“這專業學啥?該不會學咋做買賣吧?”
林鈺聞言笑了“不是,應該是經濟理論那些,就是關於國家未來經濟建設、經濟指導方針之類的學科。”
“那你這個厲害!”薛豐年眼睛都亮了“我瞧著你這專業比什麼政治英語的厲害多了,以後是不是能當大官兒的那種!”
“不知道,”林鈺搖頭,他上輩子學的不是這個專業,因此對於經濟學並不十分了解!
不過就他掌握的情況來看,國家正在為改革開放做準備,所以像是經濟學這種學科,在未來肯定會吃香。
“以後帶著你吃香喝辣!”林鈺大手一揮“我對這個專業還挺有信心的!”
“我也有信心,”薛豐年笑著說“趕緊看看背麵都寫啥了,入學要帶什麼東西,咱現在就開始準備。”
“個人用品都要自備,學校每個月給學生195元補助,如果條件困難的學生可以向學校額外申請每月兩元補助,”林鈺說著“基本上就是東西都要咱自己帶,其他就沒啥了。”
“這個好說,”薛豐年道“我想著咱家的這些東西到時候能帶的都帶走,反正到那生活也一樣能用,鈺兒你說呢?還是都換新的……”
“帶走吧,”林鈺笑著說“家裡不少家具都還是你打的呢,我用順手了不想換。”
至於其他吃的喝的也都能帶走,到時候就往林鈺的空間裡一裝,保準誰都看不出來。
收到錄取通知書後,林鈺給家裡發了封電報,其實寫信也可以,但他心裡高興也想把這個好消息趕快告訴家裡人。
果不其然,林家小兒子考上京市大學這個消息很快就傳遍了家屬區,雖然這裡住的都是知識分子,但對於下了鄉還能考上京大這種事大夥兒都十分羨慕。
“我就知道,老陸他們腦子好使,你看這外孫子跟著也腦子好使,”王嬸子跟旁人閒聊時便說“要不是我家閨女比他家倆兒子大好幾歲,我都想跟老陸他們結親家了,不為彆的以後生出來的寶寶肯定聰明!”
“小鈺那孩子都下鄉好幾年了吧,”另一個大娘說“以前瞧著瘦瘦的弱不禁風,也不知道這兩年在鄉下鍛煉啥樣了。”
“那孩子模樣好,肯定差不了,”王嬸子一臉老神在在“我要是再有個小閨女就好了!”
其他幾人麵上笑話王嬸子,但心裡都忍不住開始動了心思,陸家家世好條件好,林鈺現在又是大學生了,以後再分配個工作,這要是能嫁到他們家,那可是好福氣!
林鈺此時並不知道,他還沒回京市呢,便有人打算去他家說親了。
這個年他和薛豐年是在大隊長家一起過的,桐花考上了市師範學院,大隊長一家都十分高興,好說歹說非要讓林鈺一起去過年,林鈺推辭不過便跟薛豐年一起去湊熱鬨,另外薛豐年大舅聽說桐花考上了大學也讓人給捎了不少東西來,都是桐花上大學能用得上的。
“得虧當時沒中套,”李蘭枝還記著之前的事兒“這要是把咱桐花嫁了,現在哪能考上大學當大學生!”
“大過年的彆說那些,”劉水生擺手“大哥他們有這份心就行了,反正離得遠也礙不著咱家啥事兒。”
“那倒是,”李蘭枝轉而又說“你不知道,昨兒老三媳婦還找我嘮嗑呢,話裡話外說的都是他家紅旗,我看她好像看上咱家桐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