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良書生!
“三千營”是京師三大營之一,大明帝國的主力騎兵部隊,早期以蒙古人為主。
“百戶”,是軍隊基層的軍官,每百戶所有軍士一百一十二人,有兩個總旗,十個小旗。相當於陳生從一個武舉人,搖身一變,成為了一個連長。
此時的三大營還沒有徹底成為吃空額的存在,還是國家的主力部隊,尤其是三千營,那是主力部隊中的突擊部隊。
陳生雖然懂得武藝,也嫻熟兵法,但是畢竟是個才十二歲的孩子。
朱祐堂一句話讓一個才十二歲的孩子,成為了戰場的軍人。
本來還想為陳生開口說話的諸位大人,也放棄了這個想法。因為陳生隻要進入軍隊,就打上了軍方的烙印,跟軍隊有千絲萬縷的關係。
幫助軍方的人說話,可不是文官集團應該做的事情。
其實征召陳生入伍,朱祐堂有自己的考量,隻是此時人太多,不足為外人道罷了。隻是讓他沒有想到,太子的反應會那麼強烈,竟然非要入伍。
當時朱祐堂也是一時上火,讓朱厚照氣著了。不過金口一開,斷然沒有收回的道理。
而且朱祐堂也想讓大人們知道,我朱祐堂連兒子都派到戰場上去了,你們這下子知道我對這場戰爭有多麼重視了吧。
為了表明態度,朱祐堂連兒子都貼出去了,不可謂沒有決心。
原本焦急的朱厚照聽了父皇的旨意之後,惶然之色少了幾分,多了幾分堅毅。自己練武不就是為了上陣殺敵,重現成祖的榮光嗎?
至於阿生這個小屁孩,讓自己保護他就是了。
縱觀弘治朝,朱暉和苗逵是一個很不錯的組合了,雖然朝廷的大人們一直說他戰績不行,他自己有時候也不是很爭氣。
但是相比這個不爭氣的武將時代,朱暉還是湊合能用的。
而且將陳生放在戰鬥力最高的三千營中,看起來有些危險,但是正因為三千營戰鬥力最高,不容易戰敗,反而最安全。
既然父皇已經下達了旨意,朱厚照也不想去勸了。看到父皇憤怒的臉,朱厚照明白,自己在勸,估計陳生就要倒黴了。
陳生正在老家過好日子,渾然不知被陛下派上了戰場。
他仍然過著老娘妹子熱坑頭,白麵饃饃玉米粥的幸福生活。
閒暇時間穿著厚厚的披風,在雪亭點上一盆炭火,賞雪讀書,不知道有多快活。
如今的陳生在滄縣可是大有名氣。
來討論讀書的,來找陳生比武的,小說的粉絲,應有儘有,都以擺放陳生為榮。
母親李氏是個好客的,不管誰來,都盛情款待。
這讓陳家的名聲,在整個縣日益威望素著。
聲望帶來的好處便是官場上,二伯的人脈越來越廣泛;商場上,老爹的買賣越來越好做。
照這樣下去,不出十年,陳生有把握將陳家打造成本地首屈一指的家族。
相比陳家,東宮的日子貌似也在往好的渠道上發展。因為印書坊的買賣好做,朱厚照要發財了。
印書坊的生意瞬間火爆,那個叫做秦昌才的年輕人,帶著一往無前的氣勢,將生意拓展到了京師。
讓陳生擔心的造反的事情並沒有發生,古人還是比較純潔的。每賣出一本書,自己都有收益的一成提成可以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