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沉似水。
終於送走了憤怒的劉健之後,弘治皇帝隨意的披著龍袍,皺著眉頭看著眼前的捷報。
大規模處罰朝廷命官的事情,終於還是讓朝臣知曉了,屆時彈劾的折子定然如同潮水一般湧來。
但是弘治皇帝自認為陳生做的沒錯,非常時期,自然有非常的抉擇,況且陳生乃是欽差,本身就有臨時決斷的權利。
隻是這個權利連自己都沒有想到過,陳生會去使用他罷了。
自己能任憑禦史們彈劾陳生嗎?
陳生那張年輕的臉龐不停的在他腦海裡閃現,弘治皇帝緩緩的合上了眼。
第一次仔細的琢磨陳生這個年輕人。
最早知曉陳生這個人,還是朱厚照給自己的奏疏中,屢屢提及一個叫做陳生的朋友。
後來聽聞這個小家夥,天資聰穎,竟然暗中教導太子讀書,讓太子明曉道理,卻又不追求名利,這讓弘治皇帝很是欣賞這個小家夥。
後來這個小家夥更是發現了玉米和番薯,這兩種高產的糧食。
在後來是這個小家夥自己執筆寫下來的諸多話本、小說,如今已經名滿京師。
更有後來,小家夥提起的通過貿易手段打擊草原人的辦法。
一直到了現在,這個小家夥竟然幫助朱暉拿下了清水營,擊敗了韃靼人,這份功勞真的堪比天高。
弘治皇帝越想越心驚,不想還感覺不到,原來這個少年竟然在不知不覺間做了那麼多一般人一輩子做不到的事情。
他的功勞放在一般科舉過的官員身上,一定會獲得一個非常不錯的官職。
然而這個少年郎,卻怕了。
從軍報的遮遮掩掩,可以看出少年郎在平涼府的鬥爭中,見到了太多的刀光血影,少年勇敢的心竟然出現了畏懼和疲憊。
所以他哀求朱暉和苗逵隱瞞他的功績。
隻是如此滔天之功,怎麼可能隱瞞的住,市井的遊俠都在談論此事。
自己若是讓他安居鄉下,碌碌一生,到時候天下百姓定然會罵自己昏君。
“朕為天下主,覆載之內,但有賢才,用之不棄。陳生雖然年少,但心憂天下,才智過人,朕當寵渥提拔,為後世子孫明鑒。”
想到這裡,朱祐堂吩咐司禮監的太監,拿來一卷黃卷,思索了半響,不知道該如何下筆。
小家夥還是年輕啊,給他過高的殊榮,並非是一件好事。
俗話說,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少年郎雖然天資聰慧,才智過人,但終究在年歲上,吃了不少虧。
自己若是心疼他,就不該給他過高的榮譽,而是如他所願,讓他安心在家裡成長。
但是自己不能等,從自己掌握的渠道來看,有多股勢力,意圖顛覆朝廷,自己急需陳生這樣的與朝中勢力聯係並不密切,且終於皇室的人來幫助自己。
陳生現在抵禦風雨的能力越強,將來對自己的幫助也就越大。
看來自己隻能委屈他了。
心思落定,朱祐堂再無猶豫,禦筆穩穩的落在黃絹之上,開始擬旨。
書寫完畢之後,朱祐堂懶懶的躺在龍椅上,疲憊的臉上露出些許愜意的笑容。
那個混蛋小子,有了如此高位,會對朕的大明江山有如何的裨益呢?
夜已深,朱祐堂伸了伸懶腰,吩咐太監將聖旨送去內閣。
正在內閣值房值守的是大學士李東陽,用手攤開聖旨,映入眼簾的竟然是渤海侯三個大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