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良書生!
?回到客房,姚文廣找了張椅子坐下,有老媽子送來上好的明前龍井。
端起茶杯,細細品味,頓時有一種格外的懷念感。
明前龍井,乃是清明節前采摘的龍井茶,特點是色綠、香鬱、味甘、形美。
可以說是比黃金都要珍貴的東西,自己以前潛伏在蒙古部落的時候。
蒙古部落的首領也隻有一小盒這種龍井茶,還輕易不肯示人。自己輔佐他那麼久,也隻是請自己喝過那麼一次。
誰曾想到,在遼東都司竟然成為招待客人的東西。
若是沒有多想也就罷了,像姚文廣這種心思細膩之人,若是深思,定然會發現許多不同之處。
比如說自己手裡的茶杯,竟然是大宋年間,定窯生產的禦用茶杯,那是皇帝用的。
再比如自己坐下的這張椅子,龍膽水波都有,是金絲楠木椅中難得的上品。
換做是彆人,被如此優待,定然會生死士為知己者死的衝動。
但是姚文廣卻不是這樣,他第一時間想到的是,李杲隻不過是一個遼東總兵,朝廷的俸祿也就那麼點,如何能供應他享受如此豪華的生活。
再想起城中巡遊兵丁的落魄的穿戴,百姓們看向李杲是那敢怒不敢言的眼神。
現在細想看來,這個李杲根本不是什麼忠君愛國,一心為民的好官,而是一個自私自利,欺壓百姓,滿嘴謊言的貪官汙吏。
想必忠武侯陳生也是因為發現了他的劣跡,又因為他不出兵抗擊韃子,才發兵的。
姚文廣心想,自己好歹也是大明的有誌之士,豈能做出助紂為虐的事情。
推開門,想要出去,卻見外麵的士卒防守嚴密,心裡當下明白,這都司府恐怕也是進來容易,出去難的地方。
重新回到客房,關閉門窗,坐在椅子上,姚文廣轉念又一想。
自己就算是逃脫了這都司府,見到了陳生,跟他說明事實,一來寸功未立,人家不可能相信自己,更不可能重用自己。
二來,同是大明的年輕俊秀,憑什麼他陳生聲名遠播,而我姚文廣就要成為配角。
心裡當下就產生了跟陳生比試一番的心思。
姚文廣心想我先假意投靠李杲,一邊搜集李杲的罪證,一邊留心當下的環境。
等到陳生陷入了困境,自己在伸以援手,如此一來,也算是雪中送炭,陳生感謝自己不說,自己在名頭上也蓋過陳生一頭,豈不美哉?
想通這些,姚文廣就上了心,以後再去宴飲,再也不推心置腹,反而挑選一些好聽的溢美之詞,稱讚李杲父子為主,至於難聽的話,則是閉口不提。
偶爾提起一些練兵的建議,雖然高屋建瓴,但是卻要花不少銀兩,李杲雖然稱讚姚文廣的才華,但是卻輕易不肯按照姚文廣說的去做。
姚文廣心裡也就暗暗明白,這李杲根本不是成大事兒的人。
陳生分兵兩路,一路佯裝去收複衛所,另一路暗中行軍去偷襲李杲。
結果陳增春派來加急的使者,告訴自己,李杲確實偷襲了“大軍”,但是用的是朵顏三衛的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