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良書生!
?
拔都連連喝令,手下各百夫長不敢有絲毫的猶豫。
畢竟有瓜爾佳被訓斥在前,此時他們心中縱然有千般不滿,也不敢直接與拔都頂撞。
其中兩個百夫長率領精銳的精騎,充當先鋒部隊,調配了軍中奔跑速度最快的戰馬,並且選擇換上最輕快,最堅固的鎧甲給他們。
然後有兩個百夫長的隊伍,負責用弓箭進行攢射,給先鋒部隊火力支援。
此外,還有兩個百夫長率領自己手下的騎兵擔任突擊隊伍,趁機突擊陳生的軍陣。
最後剩餘的騎兵部隊,雖然算不上精銳,但是也被集中起來使用,等到部隊破壞了明軍的軍陣之後,他們便可以沿著破綻,擴大戰果。
雖然是隊友,但是陳生也不得不佩服對麵將領的指揮造詣。
如果不是一個久經沙場的老將,是難以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做出如此準確的判斷,並選擇如此具備攻擊性的戰術的。
在陳生看來,很多高傲的蒙古指揮官,在戰鬥的時候,更多的會選擇一窩蜂似得衝鋒。
像這樣具備指揮造詣的軍官非常少。
而且陳生隱隱約約感覺到,敵人之所以能夠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做出如此準確的判斷,一定是在一個可以俯瞰全局的地方,布置了指揮部。
看著蒙古騎兵排山倒海一樣殺了過來,看著他們那矮胖的身子越來越清楚,所有人都不由我握緊了手裡的武器。
作為軍事主官,陳生在軍陣之中將他的見解,一一的告訴眾人。
“從對麵將士的騎術和悍勇程度,可以分辨出,他們將部隊分為三個波次。其中衝在最前麵的,戰鬥力雖然並不是最強的。
但是卻擁有一顆悍不畏死之心,他們大多數應該是各部落的奴隸或者罪兵,他們渴望通過戰功來改變自己的地位。
而第二層則是敵人真正的精銳部隊,他們很多人都是十五歲就參軍的精銳騎兵,依照他們的年齡判斷,他們都是征戰了十幾年的老兵了,作戰經驗最為豐富,戰鬥力最為強悍。
第三層的部隊雖然沒有那麼強悍,但是他們的人員很多,多事一些部落的青壯年,比我們大明邊防的一般部隊的實力也查不到哪裡去。
在交鋒中,他們並不會畏懼我們的火炮。
隻要我們的火炮一開火,他們便會加快行軍速度,避開我們火炮的攻擊範圍。
而且他們作為草原的寵兒,他們在交鋒中最擅長捕捉戰機,忽左忽右,忽前忽後,或者分散襲擊,或者聚齊在一起,最難以提防。”
鄭龍濤第一次見識到陳生引兵作戰,話並不是很多,但是並不妨礙他在心裡佩服陳生。
陳生的厲害他的是知道的,但是也僅限於知道。
他無論如何也沒有想到,陳生已經厲害到,看一眼就能分析出敵人的兵力配置的地步。
鄭龍濤在心裡感慨“如果大明的將軍都像是陳生一般沒有本事,恐怕草原早就被滅族了。”
看著敵人的騎兵部隊的陣型慢慢的變成了一個錐子型,陳生嘴角泛起了一絲冷笑。
“一點變通都沒有的錐形陣。這千夫長的本事也不過如此。”
不過並不是所有人都是陳生。